既然现在还有那么多姓慕容的,为什么说鲜卑族消失了?

2025-05-11 17:54:4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慕容姓虽然是鲜卑大姓,但是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不免与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交往通婚,特别是经过孝文帝汉化改革后,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后虽有反复,但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

回答(2):

慕容复姓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过,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六位,在复姓中排序为第二十八位。慕容本是鲜卑族的一个部落名称,据传中古代部落首领高辛氏的后代居东北夷,三国时首领莫护跋率族人迁至辽西建国,号鲜卑,在涉归做单于时自云:“慕二仪(古指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在汉桓帝时,鲜卑分而治之,分地中,东,西三区,中部由柯最阙统治,他居住在慕容寺,故更姓为慕容。相传莫护跋在棘城北建国时,很喜欢北方汉人当时很流行的步摇冠(带有坠饰的帽子),也叫人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人因此戏称之“步摇”。而由于语音与慕容相似,后即讹传为慕容。他的后人就将错就错,将部落改称慕容。西晋时,慕容氏建立燕国,正式以慕容为姓。而东晋十六国时,燕国曾鼎盛一时,在北方建有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国,慕容姓氏得到了很广泛地流传。
可能慕容姓是慕容族和汉族的结合

回答(3):

慕容一姓的来历有三个说法:一说是出自鲜卑族。传说高辛氏的儿子居东北夷后,又迁移到辽西,号鲜卑。到涉归做鲜卑单于时,自称“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因此以“慕容”为氏,后来又改为“慕”氏。又一说,汉桓帝时,鲜卑檀右槐分其地中、东、西三部,中部首领柯最阙,居慕容寺,遂以地名为氏。还有一说,慕容廆的祖先世代居住在北夷,北魏初,莫护跋率领部落入居辽西。当时燕州、代州一带的人多戴一种叫步摇冠的帽子,各部落称之为步摇。后因读音错误,成为慕容。   

回答(4):

不是的,他们与汉族融在一起了,可以说当时侵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都很惨的,因为人数的问题,他们到最后都融入了人数有压倒性优势的汉族之中。

回答(5):

可能是血统不那么纯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