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我们在课程观上更倾向于课程是知识或学科的理解。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种课程观仍然在我们的思维意识中根深蒂固,占据着主流的地位。那么,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到底是什么?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教育文件上没有明确地说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上也没有给予确定的回答,在人们的头脑中似乎也显得很模糊、不明确。观念上的模糊必然导致行为上的混乱,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逻辑。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其实已经暴露出它的迷茫、困惑和不知所措。因此,明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对于课程改革走出困境,步入健康的轨道就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也许很多学者会认为,课程观应该是多元的、不确定的,要想寻求确定的课程观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如果说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对课程观的理解姑且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课程观应该是一元的、确定的,寻求确定的课程观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新课程改革就是在今天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的课程观也应该是一元的、确定的。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观就是基于对话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