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陈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建康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萎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隔江犹bai唱后庭花”这首诗是出自唐代诗人杜du牧的《泊秦淮》zhi里面的诗句,这首诗中的后庭花dao主要是指南朝陈后主所做的一首叫做《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后庭花其实是江南一带的一种花的名字,它主要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白色,在盛开的时候特别的好看,因此古人特别喜欢将这种花栽在庭院中,根据这样的行为古人称这种花叫做后庭花,意味种在后庭院中的花的意思,又因为白花盛开时的美丽,古人又把这种花叫做玉树后庭花。但是这里的后庭花并不是指江南一带的后庭花的意思,主要是一首曲子的词牌名,玉树后庭花在当时被选作为一首曲子的名字,又恰巧的成为了亡国之音的代表,“隔江犹唱后庭花”里的后庭花主要是杜牧在诗句中的引用典故。
《玉树后庭花》之所以会被比喻成亡国之音,主要从陈后主说起。陈后主他非常的懒于朝政,而他的宠妃张丽华有辩通之才,能力非常强,同时她还非常的善于对人心进行拉拢。所以让陈后主对于张丽华非常的宠爱,两人窝在一张椅子上听国家大事,陈后主为了表达对张丽华的喜爱还为其专门做了《玉树后庭花》的诗。正是因为秦叔宝懒于朝政,沉迷女色,被大军打入首都,最后他和张丽华一同被敌军俘虏杀死,而《玉树后庭花》也就因为荒诞的代表
陈后主与《玉树后庭花》
南朝到了陈叔宝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隋开皇八年(588年)冬天,二十岁的杨广与名将高颎统兵南下,攻破健康,将陈叔宝带返隋京, 天下重归一统 。
陈叔宝字元秀,小名黄奴,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耽于酒色荒废朝政,醉心诗文音乐。陈朝灭亡后,陈叔宝被掳至长安,后病死于洛阳。
关于他的玉树后庭花,在《隋书·乐志》中记载:
“陈后主於清乐中造《黄骊留》及《玉树后庭花》、《金钗两须垂》等曲,与幸臣等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於轻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
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四十七·清商曲辞中,记录了这首《玉树后庭花》的内容: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五行志》曰: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辞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歌谶,此其不久兆也。”
陈后主的新歌唱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当时的人觉得这首歌不吉利,后来果然“花开不复久”。祯明第二年,就是隋开皇八年,陈叔宝国破家亡。
后庭花 [ hòu tíng huā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hòu tíng huā ]
1.花名。鸡冠花的一种。
2.花名。雁来红的异名。
3.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曲名。
4.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仄韵。又有《后庭花破子》,单调,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韵。
5.曲牌名。属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后庭花破子》同,但末句前可增加五字或六字句。可用作小令,也可用于套曲中。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