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花”是什么意思?

2024-11-09 17:58: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1、“后庭花”的释义: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唐.杜牧.泊秦淮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金.吴激.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地词:「南朝千古伤心地,还唱后庭花。」曲牌名。北曲入仙吕调只曲。

2、典故:这个典故出自《 陈书. 列传.后主沈皇后》。 南北朝时期,陈国国君后主 陈叔宝于公元584年在光照殿前,建造起临春、结绮和望仙三楼阁。陈叔宝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龚贵嫔和孔贵嫔住在记仙阁。这三座楼阁,都用架空的平道相通,可以直接往来,陈后主每次召宾客与贵妃在一起游乐、饮酒,就叫来各个贵人以及有才学的宫女和狎客在一起作诗,互相赠答。从中选出特别艳丽的诗作,当做歌曲的词,再配上新的曲调,挑选一千多名长得漂亮的宫女,命令她们学唱。学会后,再分队轮流演唱。他用这样的形式来享乐。陈后主编的新曲子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其歌词大概的意思,都是称颂张贵妃和孔贵嫔姿色美丽的。由于陈后主昏淫无道,使张贵妃与孔贵嫔的权势很大,气焰威逼朝廷。朝廷中文官武将,也不得不顺从她们的意向。而 那些个宦官以及靠 阿谀奉承度日之人,更是 内外勾结,公开行贿受贿,奖赏与处罚也没有什么标准。结果国家的政纪、法纪全乱套了。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历代帝王 败国亡家的预兆(先兆),故此曲被喻为“亡国之音”。

3、古诗出处:“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于唐人 杜牧的绝句《 泊秦淮》。

4、原文古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6、评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 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萎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回答(2):

“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本是歌妓出身,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作饮酒赋诗之事。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

回答(3):

“后庭花”是词牌名。原为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词的简称,后为唐教坊曲名。因其词轻荡,歌声哀怨,且为亡国之音,故后以喻亡国之音。

简介:

“后庭花”是指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 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 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 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 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做饮酒赋诗之事。

喻世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 陈书. 列传.后主沈皇后》。 南北朝时期,陈国国君后主 陈叔宝于公元584年在光照殿前,建造起临春、结绮和望仙三楼阁。陈叔宝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龚贵嫔和孔贵嫔住在记仙阁。这三座楼阁,都用架空的平道相通,可以直接往来,陈后主每次召宾客与贵妃在一起游乐、饮酒,就叫来各个贵人以及有才学的宫女和狎客在一起作诗,互相赠答。从中选出特别艳丽的诗作,当做歌曲的词,再配上新的曲调,挑选一千多名长得漂亮的宫女,命令她们学唱。学会后,再分队轮流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