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胡子瞪眼
【拼音】:chuī hú zi dèng yǎn
【解释】:形容很生气的样子。
【出处】:刘绍棠《渔火》第一章三:“这个挨了骂的司务长恼羞成怒,吹胡子瞪眼,在桥上张牙舞爪。”
【示例】:他被你气得吹胡子瞪眼。
【近义词】:吹胡子瞪眼睛
【语法】:作宾语、状语、定语;用于人发怒时
火冒三丈
【拼音】: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示例】:他爱发脾气,动辄火冒三丈。
【近义词】:怒气冲冲、火冒三尺
【反义词】:心平气和
【语法】: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
怒气冲天
【拼音】:nù qì chōng tiān
【解释】:怒气冲上天空。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只落的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示例】:任大老爷见了,更加怒气冲天。★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三回
【近义词】:怒发冲冠
【反义词】:欣喜若狂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怒发冲冠
【拼音】:nù fà chōng guān
【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示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近义词】:大发雷霆、怒形于色、怒火中烧
【反义词】:喜不自胜、欣喜若狂、喜形于色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补语;形容极端愤怒
勃然大怒【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咬牙切齿【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火冒三丈【解释】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出处】陶菊隐《筹安会六君子传》:“章太炎以自己惨淡经营《民报》多年,一旦复刑,竟被摈斥,不由得火冒三丈。”
愤愤不平【解释】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出处】《汉书·刘据传》:“太子进则不得见,退则困于乱臣,独冤结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杀充,恐惧逋逃。”
七窍生烟【解释】七窍:指两耳、两眼、两鼻孔和口。形容气愤或焦急到极点。【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8回:“忽闻此言,吓得三尺神散,七窍生烟。”
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怒火中烧【解释】中;心中。怒火在心中燃烧。形容心中怀着极大的愤怒。【出处】宋·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气急败坏【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大发雷霆【解释】霆:极响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怒不可遏【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恼羞成怒【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勃然大怒, 咬牙切齿,火冒三丈,愤愤不平,七窍生烟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恼羞成怒 怒发冲冠 怒气冲冲 怒不可遏 心怀不满
咬牙切齿,火冒三丈,愤愤不平,七窍生烟 怒发冲冠 怒火中烧 气急败坏 大发雷霆 恼羞成怒 怒发冲冠 怒气冲冲 怒不可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