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挂-江湖卖艺的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洞-搭蓬扎纸的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立冬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山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 :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清忠谱》《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黄昏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不睦不义 内乱
赏诗三步法:事----理-----景----情
1)知人论事(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2)译析字面(通译全诗,分析景情)
3)阐明主旨(简述内容,阐明理趣)
三重省略号作用:1)表引文内容省略 2)表列举事项省略3)表说话中断延长
四大文学体裁:1)散文 2)小说 3)诗歌 4)戏剧
记叙文中叙事四重顺序:1)顺序 2)倒叙 3)插叙 4)补叙
律诗四条件:1)八句四联(首颔进颈尾) 2)偶尾同韵 3)中联对偶 4)平声合调
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语动心)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心理描写
划分文章结构四法:1)依据表达方式2)找寻明暗线索3)依据逻辑顺序(事物内在客观发展) 4)依据时空顺序(说明文)
四种引号作用:1)表引用实际内容(自然功能) (表一功能) 2)表讽刺反语 3)表特定称谓 4)表着重强调
四种破折号的作用:1)表解释说明(自然功能) 2)表后文跳跃转折(鲁迅文章多这样) 3)表声音中断延长 4)表时地数起止
学生课堂听课五法(细听讲做笔记):1)听到 2)看到 3)写到 4)说到 5)想到(耳眼手嘴五官并用)五种表达方式:1)叙述 2)议论 3)抒情 4)说明 5)描写
描写事物的五个角度(自然):1)视觉 2)味觉 3)听觉 4)触觉 5)嗅觉
记叙文六要素:1)何时when 2)何地where 3)何人who 4)何因why 5)何过how 6)何果 what
六种句子成分: 1)主语 2)谓语 3)宾语 4)补语 5)定语 6)状语
课文预习六步法:1) 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2) 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3) 了解作者,把握背景 4) 标明短序,分清结构 5) 画关键句,体会作用 6) 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教育过程的六个阶段:1) 语言积累 2) 能力发展 3) 人文修养 4) 自学成材 5) 人格完善 6) 自我实现 7) 夹叙夹议
七种短语类型(按功能划分):1) 并列短语 2) 偏正短语 3) 主谓短语 4) 动宾短语 5) 动补短语 6) 介宾短语 7) 的字短语
按词性划分:名,动,形
七种点号:1)句号 2)问号 3)叹号 4)逗号 5)顿号 6)分号 7)冒号
分析八种关键句的作用:1) 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题句) 2) 电明中心,亮出主旨(中心句)
3) 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悬念句) 4) 承上启下,自然衔接(过渡句) 5) 前后照应,和谐统一(照应句)6) 侧面烘托,间接映衬(烘托句) 7) 后文铺垫,埋下伏笔(铺垫句) 8) 增强语言,突出特征(修辞句)
常见修辞格主要有九种:1)比喻 2)比拟 3)借代 4)夸张 5)对偶 6)排比 7)设问 8)反问
9)反复
九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分类别 3)下定义 4)作比较 5)打比方 6)列数据 7)列图表 8)作诠释 9)摹状貌
标号九种:1)引号 2)括号 3)书名号 4)省略号 5)破折号 6)间隔号 7)连接号 8)着重号 9)专名号
九种病句类型:1)用词不当 2)成分残缺 3)搭配不当 4)词序混乱 5)指代不明 6)重复罗嗦
7)分类不当 8)自相矛盾 9)用错关联词
第二部分:文体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正衬和反衬)、伏笔铺垫(设置悬念)、照应(呼应)、 描写手法、扬抑、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卒章显志、表达方式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 的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抑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 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 通过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摆事实、讲道理)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平实性、文艺性)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 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⑦总←→分
第三部分:句子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句子的四种用途(从语气角度):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滥 用虚词(主要为介词) 成分多余 句式杂糅 表意不明 概念混乱 主宾颠倒
判断失真 不合事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第四部分:特殊符号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言语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五部分:短语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六部分:修辞(修辞手法、词语选用、句式选用)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比喻 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拟人 将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 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
排比 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排列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气一致意思相关的三个以上句子或成分
对偶 使语言简练工整,节奏感强,高度概括便于记忆,有韵律美
引用 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 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起强调作用,增强语气
反复 重复某个短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反语 用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
加强表达效果,讽刺揭露,或者表示亲密友好
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的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⑵
(1)叙述。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