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老化的牛肝菌,失去了原来的颜色,很难判断具体种类。我认为这与桃红牛肝菌、双色牛肝菌比较相似。此二者都可食用。
桃红牛肝菌: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8-15cm,幼时近球形,半球形,后呈扁半球形,边缘钝圆,桃红色至绣球紫色,表面干燥,初时有微细毛,后变光滑无毛。菌肉肥厚,致密,黄色至硫磺色,柄基部菌肉为桃红色,受伤不变色,味温和。菌管离生,管孔细小,淡黄色,长1.0cm左右。管口微小,圆形或稍呈角形,硫磺色,老时有青绿斑。菌柄圆柱形,基部膨大球状,长6-12cm,粗2.5-3cm(可达5cm),黄色,有时下部带紫褐色,表面有红褐色有网。夏秋季生阔叶林地上。
双色牛肝菌:
子实体大。菌盖直径5-15cm,中凸呈半球形,有时不甚规则,盖表干燥,有绒状感,或有不等的凸凹,盖缘全缘,有时微具薄缘膜延出,深苹果红色,深玫瑰红色,红褐色黄褐色,污褐而不明亮。菌肉黄色,坚脆,伤后初不变色,渐渐变蓝,后而还原。菌管长1cm,每毫米有1-2孔,密黄色,柠檬黄色,成熟后多有污色斑,近污红色,近柄处下陷。菌柄长5-10cm,1-3cm粗,等粗,基部渐膨大,表面光滑,上部黄色,渐下呈苹果红色,在放大镜下可见在柄的上端多具草秆黄色颗粒,但无网纹。菌柄肉色与盖菌肉色同。孢子印深橄榄褐色。单生或群生于松栎混交林下,有时也见于冷杉林下。
(以上资料引自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