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

2025-05-12 21:43:3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汛期是各类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要认真编制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建立防灾责任制、落实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汛期值班、灾情速报、应急抢险等各项制度,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体系,切实减少灾害损失。 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汛期地质灾害,主要与降雨有关,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居住的居民,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要注意与降雨有关的气象预报。一些已开展地质灾害天气预报的地区,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4、注意房前屋后山坡坡体及沟谷内水流夹带泥砂的变化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些异常情况,并配合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监测措施或主动采取躲避措施。 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前,都有一些程度不同的前兆,比如山体裂缝、岩石掉块、泉水变浑、沟谷内水流夹带的泥砂增多、家畜家禽出现异常反映等,发现这些情况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积极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搬迁避让措施。 5、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多发区内,不要随意进行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生产生活活动。 开挖坡脚、开山采石、在沟谷内大量弃渣、在坡体上大量蓄水等一些人类活动易促使坡体失稳,从而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在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居民应注意自己的生产生活活动,避免诱发地质灾害。 6、在面对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紧急情况时,怎样逃生? 面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突然发生,要保持冷静,首先判断崩塌、滑坡、泥石流威胁的范围,然后及时逃离险区。具体来说,崩塌、滑坡、泥石流发生时,滚石、坡体或泥石流都是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运动,所以,应选择向左右两个方向逃离危险区,而不要选择顺着滚石、坡体或泥石流运动的方向逃生。如果身处正在运动的滑坡体上,实在没有时间逃离滑体,可抱紧附近粗大的树木以求自保。 7、灾害发生后,要根据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进行抢险、救人和抢运财物等活动,避免续发灾害伤人。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往往是分阶段的,在灾害体暂时稳定后,可进行抢险救人、抢运财物等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必须建立在有对灾害体密切监测的基础上,由政府和有关部门统一组织,以免后续灾害危及抢险人员安全。

回答(2):

 泥石流具备三个规律:季节性、周期性、一般发生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后。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地质专家提醒,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之点就是流动。一要及时对被危害区的居民及设施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强制迁至安全区;二要建立临时躲避棚,最好安置在距村镇较近的低缓山坡或较高的平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塌;三是专业抢险队伍,应及时紧急加固或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排除险情;四是组织人员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严防出现重复灾害。

当听到危险区内有轰鸣声、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时,应立即意识到泥石流即将到来,应果断采取逃生措施。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该泥石流沟下游可能波及的地方或单位,密切注视泥石流的变化发展趋势。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的人们,则要提高警惕随时戒备泥石流的发生,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沟谷中或沟口停留。

回答(3):

回答(4):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