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常常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最常见的危害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淹没人畜、毁坏土地,对于公路、铁路、矿山、水利水电工程也有损毁。泥石流具备三个规律:季节性、周期性、一般发生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连续降雨后。如何预防、躲避泥石流灾害?地质专家提醒,泥石流与滑坡、崩塌不同之点就是流动。一要及时对被危害区的居民及设施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强制迁至安全区;二要建立临时躲避棚,最好安置在距村镇较近的低缓山坡或较高的平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塌;三是专业抢险队伍,应及时紧急加固或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排除险情;四是组织人员密切监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严防出现重复灾害。
预防泥石流可以通过植树造林,因为树木的根部可以抓握土壤,让泥土结实。树冠可以阻挡雨水对地表的冲刷,落叶分解后的有机物不仅能增强土壤的团聚性能,并且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保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因为泥石流形成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松散固体物源,如果流域内没有松散的固体物质,再大的雨也只能形成洪水,而不会形成泥石流,因此,保持流域内生态环境不被破在泥石流的预防中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