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蓬头垢面
读音:【péng tóu gòu miàn】
解释:蓬:蓬草;散乱;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出处:《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2、囚首垢面
读音:【qiú shǒu gòu miàn】
解释: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
3、不修边幅
读音:【bù xiū biān fú】
解释: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4、不衫不履
读音:【bù shān bù lǚ】
解释: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出处: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5、鼠屎污羹
读音:【shǔ shǐ wū gēng】
解释:比喻加进了不好的东西,从而破坏了原来美的事物。
出处:宋·孙觌《跋吴省元真赞》:“吴公前辈盛德,予宿昔所敬慕,制一偈自赞,皆佛菩萨语,启诵三过,欲下一句而家有识真者,恐得鼠屎污羹之诮。”
6、邋邋遢遢
读音:【lā lā tā tā】
解释:指人肮脏不整洁。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裹一项油油腻腻旧头巾,穿一领邋邋遢遢泼戏袄。”
7、不衫不履
读音:【bù shān bù lǚ】
解释: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出处: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8、囚首丧面
读音:【qiú shǒu sàng miàn】
解释:头不梳如囚犯,脸不洗如居丧。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情也哉?”
9、纳污藏秽
读音:【nà wū cáng huì】
解释:纳:容纳;秽:肮脏,污秽。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宋·叶适《东嘉开河记》:“故大川浅不胜舟,而小者纳污藏秽,流泉不来,感为疠疫,民之病此,积四五十年矣。”
10、纳污藏垢
读音:【nà wū cáng gòu】
解释: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出处: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旧病未去,新病复来,日积月涂,纳污藏垢,驯至良医束手,岌岌待亡。”
“污”在当前的流行文化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形容私密的、情趣的、与性相关的事物和话题,二是借性和情趣为引的戏谑搞笑用法。
这些词语有:污言秽语、羹污准须、污尊抔饮、污口横蔑、羹污朝衣、秽语污言、污秽不堪、面污染源、鼠屎污羹、污水横流、喷血自污、荡涤污垢、川泽纳污等等,藏污纳垢、抗污树种、含污纳垢、污泥浊水、腥手污脚、
“污”在网络语中意为让人感觉不好意思、色色的、羞羞的、坏坏的语言文字或事物,多用于隐晦形容易引起人情欲或情趣方面遐想的事或物。由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排斥、压制与性相关的任何事物,与此相关的事物和语言文字都属于不得见于众人眼前的糟粕。但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繁荣,以及随之而来的观点和情绪表达的开放和自由化,同时也伴随着性解放思潮的普及,网友开始用“污”字来形容与性相关的事物,一开始主要带有反讽意味,性本不污,专门使用“污”字,正是对传统封建保守文化的讽刺和回击,属于一种典型的对人性解放思潮的情绪化表达。后来逐步被主流网络群体所接受,并逐渐异化,开始带有搞笑和戏谑意味,成为带有娱乐性质的常用词汇。因此,“污”在当前的流行文化中,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用于形容私密的、情趣的、与性相关的事物和话题,二是借性和情趣为引的戏谑搞笑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