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A 长江属于外流河,水源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
B 图示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锋面雨带6、7月份移至此,降水多,所以河流流量大
C B水文站位于洞庭湖的下游,湖泊对长江水有调节的作用,所以B处测得的流量变化小些
D A、B 两个水文站都位于长江中游,河谷区别不大
35 A 沙洲形成还与河流的含沙量等有关
B 若流量A>B,则说明是丰水期,因为洞庭湖的蓄水作用,丰水期沙洲绝大部分被水淹没, 出露地表的部分就较少,应该是E图
C E图时为河流丰水期,应该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D F图时为河流枯水期,洞庭湖放水,所以流量A
36 之所以选B,充分结合图,AB之间有个洞庭湖,强调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
还有一道
A 若P河道为主航道,该河又是我国的某河流,地转偏向力向右,根据指向标判断,该河流向 应该是自东向西
B 上游修筑水坝,可以调蓄洪峰,减少大量泥沙物质被带到下游而堆积起来
C 若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由于地转偏向力是向右偏转,所以Q河道将变深
D 河心洲常发育于河流下游,因为江面扩展,地势平坦,水流慢,水中的泥沙物质容易沉积下 来
(此道题目无法判断判断河流是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选项中也只是假设)
34-36题:此组题目主要是想考察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E图和F图分别表示长江在汛期和枯水期的水位。汛期水位高,淹没了大部分沙洲,枯水期水位低,所以露出大部分沙洲,而不是一楼所说的泥沙沉积导致沙洲面积增大。楼主只要能理解该组题目的意图,答案就自然容易理解了。34题,因为有湖泊调节,所以湖泊以下部分河流水量稳定,35题:F图是枯水期,同样是湖泊作用,B端水量多于A端。36题同样如此,强调了湖泊对河流的调节。
下面那道题,可以参考一楼的解释。另外要考虑河流流向,河水对河岸的冲击等因素。
34、A在水库上游;
35、F有沙洲面积大,说明为枯水期,长江是干流,所以流量大;
36、对径流变化影响的因素有气候、湖泊、森林、水库等。
另 上游修水坝,拦蓄了大量泥沙,下游沉积减少,所以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变慢。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