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两名学生,韩非和李斯,为何纷纷成了法家的代表人物?

2025-04-15 15:18:4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学生与老师的思想观念不同很正常,即使是在那个思想禁锢的年代也是一样,就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老师说地球是方的,那么你也必须跟着附和老师说地球是方的吗?这就是为什么韩非子和李斯与他们的老师荀子不是同为儒家代表人,就是那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虽然说他们最终没有和老师走上同一条路,但是他们并没有和老师反目为仇。

一、荀子

荀子主张的道是儒家思想。他也算是儒家思想的一个代表人,虽然不比孔子名气大,但是在儒家思想的学术方面有很大发展。在关于人性问题上,他提倡性恶论,也就是说,他主张人性生来有恶,而非天赋的道德观念。他的学说经常被后人拿来与孟子的性善论做比较,荀子一生致力于重新整理儒家典籍,这对儒家的传承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二、荀子和韩非子,李斯,师徒三人道不相同

荀子是战国时期靠晚期的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哲学上主张人性本恶,而这一点与孟子却是站在对立面的,相比孔孟,荀子所主张的思想更具有现实主义思想。在重视礼义道德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这一点与法家提出的道又有一些相似之处。师从荀子的韩非子和李斯却是法家代表,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荀子并不是如出一辙,他们并没有继承儒家的思想,而是继承并发展了法家的思想,并且成为了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己。不管他们最终的发展如何,都是自己的思想,而且我想他们二人最终能走上了发展法家的道路,还是受他们老师荀子的影响,因为荀子所强调的思想中含有法家的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世道混乱因此才导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百家争鸣这一景象也为我们现在后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不论选择的是哪一派的道,都有他的道理,即使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些不同门派的道揉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