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奉献,”奉献精神是伟大而崇高的。公元前71年,欧洲大地上活跃着一支由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队伍,他们两度击败罗马大军,但最后一次关键性的战役却失败了。据说,当时罗马军官威胁斯巴达克斯部队的几千名被俘虏人员说:“你们曾经是奴隶,将来还是奴隶。但是罗马军队慈悲为怀,只要你们把斯巴达克斯交给我,你们就不会受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在一段长时间的沉默之后,斯巴达克斯站起来说:“我是斯巴达克斯。”罗马军官准备把他带走的时候,没想到他身边的人站起来说:“我才是斯巴达克斯。”而下一个人也站起来说:“不,我才是斯巴达克斯。”在短短的时间内,被俘虏士兵里的每一个奴隶竟然都站了起来。故事中连生命都争先恐后甘愿付出的奉献精神,至今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心灵。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奉献是英雄和模范们的事,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奉献就是只讲牺牲,高不可攀,可敬不可为,可羡不可行。这是对奉献的一种误解。奉献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操,也是一种平凡的精神;既包含着崇高的境界,也蕴含着不同的层次。奉献既表现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慷慨赴义,也融会渗透在人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在现今的社会中,大多数的人张扬个性,强调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这当然无可非议,而且还应被看做是社会开明和进步之举,但真正奉献于组织、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他人的行动似乎越来越少了,这又不能不让人忧虑。两千多年前的奴隶都能心甘情愿为理想、为团队、为战友牺牲,两千多年后的我们,又怎能不去考虑为社会、为团队、为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呢?
其实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奉献很简单,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岗位敬业奉献。在本职岗位上,有没有奉献精神,工作成效大不一样。人们在本职岗位上,如果都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干一行,爱一行,争一流,创一流,社会就会因为一点一滴的奉献变得美好。所以,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同样也是一种奉献。雷锋的故事大家都熟悉,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来一针一针地为小韩补好裤子,轻轻地盖在他身上。知道这个情况的乔安山说:“为了给你补裤子,雷锋半宿都没睡!”
仔细重温,我们就会发现:社会楷模所做的每一件事实际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是所有人都力所能及的事,但这些事情需要的却是一种奉献自己力量的精神,一种助人为乐的意识,一种不以善小而不为的品质。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戒备之心使得很多人逐渐遗弃了这样一种奉献的美德,尽管每年都会有学雷锋活动月,但正如俗语所说,常常是“三月来,四月走”,没有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意识之中,成为个人品格的一部分。
助人是快乐之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帮助他人不仅能够让自己产生成就感,能感觉到自己被他人所需要,获得心灵的快乐。同时,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有人帮助自己,正如俗话所说“助人者人亦助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能力精力都有限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必然会有需要求助于人的时候,只有自己奉献了,才会有他人同样为你有所奉献,只有乐于助人,他人才会乐于助你。
正是如此,许多企业将员工之间的互助提到了竞争的同一个高度,将这种品质上升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企业中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员工才会有归属感,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只有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美事,可谓一箭多雕。
有人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的岗位?”不错,我们应该从一点、一丝、一粒的奉献做起,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粒粒颗颗,汇聚起来,承继的是优良传统,照亮的是锦绣中华,哺育的是美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