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的过程

2025-05-15 14:28: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注:减数分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期又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减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减二)。在高中知识范围内,减一的末期和减二的前期可以看作同一个时期,我们一般将其称为减一的末期。(减一末期与减二前期间有间期但很短可以忽略) 减数分裂过程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原细胞的两倍。   
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或“二联体”),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   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大致相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为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  
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   
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和极体。

回答(2):

高三的生物书上有,自行查看,我好几年没有看书了,忘了。

回答(3):

1.减一前期染色体复制形成同源染色体,并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2.减一中期.四分体处于赤道板上.

3.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

4.减一末期(也是减二前期)细胞一分为二

5.减二中期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上.

6.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

7.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精细胞或卵细胞.

染色体的变化(设为2N个):减一的前中后期都是2N. 减一末期和减二的前中期染色体数为N.
减二后期染色体数为2N.减二末期染色体为N.

染色单体:减一的前中后,含染色单体4N. 减一末期每个细胞含单体2N. 减二中期单体数2N
,减二后末期单体数为0(因为着丝点分裂)

DNA数量:减一前中后,DNA数为4N.减一末和减二前中后DNA为2N.减一后期DNA为N

回答(4):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一样,染色体的复制也是在分裂前的间期完成。根据染色体的变化特征,人们将减数分裂分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两个时期。
第一次分裂可分为下面几个时期。
前期:经历的时间较长,染色体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此时每条染色体已包含了两条染色单体(即姐妹染色单体),并由一个着丝粒连接。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相互配对。(所谓同源染色体就是指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此时每对同源染色体就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在两个同源染色体之间常有交叉的现象,这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这种遗传物质的局部交换,具有非常重要的遗传学意义。
中期: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
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但每条染色体的的两个染色单体仍然由着丝粒连着,细胞的两极都只能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并且每个染色体具有两条染色单体。
第二次分裂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前期:时间很短,每个染色体仍具有两条染色单体。
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并排列在子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原来的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两个子细胞各自分裂,最终形成4个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