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分析了村上的为人,他的写作技巧,我看着似懂非懂,同时也诧异:
为什么大家在提到了“孤独”的同时,没有提及这些“孤独”所带来的温暖和力量呢?
当然,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然而,作为一名敬爱他的读者来说,我不愿意那些还未熟悉他的人被一连串的“孤独”、“死亡”等黑暗评价吓跑,我希望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阅读经历,让题主、对他有兴趣的人可以从另外一种可能存在的视角去了解他。
交代一下背景。
我对村上春树的书最“痴迷”的时候,是我在我读初中高中时的困惑叛逆期。那时因为缺乏引导,力量主要是来自于书籍,当时良莠不齐地看了不少古今中外名著杂书,诸如:西游记三言两拍鲁迅老舍、简爱莎士比亚海明威、亦舒三毛张爱玲、知音读者故事会,等等,乱七八糟,逮到什么看什么,然而其中对我影响最大就是村上春树的书。但因家长不赞成看闲书,购书渠道又有限,我当时手里只有:《国境以南太阳以西》、《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舞舞舞》、《东京奇谭集》、《天黑以后》和《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后来自己又陆陆续续添置了10来本,但读得最多遍影响最深的当然是无聊的困惑的初高中时期放在床头、每天午睡晚睡可以读到的那几本。在这个基础上,我若评价村上,无疑是充满了片面性和主观性的,所以得提醒大家一下,我分享是我——作为一名“个体”读者——的读后感,不具有广泛意义上的代表性。
交代完背景,入正题。
村上春树对于我来说,具有导师一样的意义,他的书给了我巨大的安慰和力量。
是的,在村上的笔下,主人公总是孤独的表面上很平静的,我无数次为主人公内心的空落哭泣。
-- 《国境以南太阳以西》
当岛本离开,故事的最后,主人公在失眠的夜晚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看天明,一边安静看天边漂浮的云一边在思索”差不多时间要叫女儿们起床了“,直至哭泣。
“黑暗中我想到落于海面的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无声无息地、不为任何人知晓地降落的雨。雨安安静静地叩击海面,鱼们甚至都浑然不觉。
我一直在想这样的大海,直到有人走来把手轻轻地放在我的背上。”
-- 《挪威的森林》
直子自杀后,主人公交代好事情开始了一个月自虐型的旅游,睡火车站睡路边啃面包几天不洗澡蓬头垢脸类型的旅游。
“真是奇怪——她已经死了,已经不在这个世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这一事实,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我甚至亲耳听到了钉棺盖的叮当声,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她已魂归九泉这一事实。”
……
“就是这样,直子的形象如同汹涌而来的潮水向我联翩袭来,将我的身体冲往奇妙的地带。在这奇妙的地带里,我同死者共同的生活。直子也在这里活着,同我交谈,同我拥抱。在这个地方,所谓死,并非是使生完结的决定性因素,而仅仅是构成生的众多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地方,我感觉不出悲哀为何物。因为死是死,直子是直子。”瞧,这有什么,我不是在这里吗?“直子羞涩地笑着说道。她这一如往日的平平常常的一言一行,是我顿感释然,心绪平和如初。于是我这样想道:如果说这就是所谓死,则死并不坏。”是啊,死有什么大不了的。“直子说,”死单单是死罢了。再说我在这里觉得非常快活。“直子在浊浪轰鸣的间歇里这样告诉我。
但为时不久,潮水退去,我一个人生在沙滩上。我四肢无力,欲走不能,任凭悲哀变成深重的夜幕将自己合拢。每当这时,我时常独自哭泣——与其说是哭泣,莫如说是哭泣,莫如说浑似汗珠的泪珠不由自主地涟涟而下。”
……
“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样的悲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的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我喝光了几瓶威士忌,啃着面包,喝着水筒里的水,满头沙子,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地西行、西行。”
-- 《舞舞舞》
“可为什么大家都为我哭泣呢?”
她没有回答。她倏然站起,带着“咯噔咯噔”的脚步走到我面前站定,然后双膝跪地,伸出手,把指尖贴在我的嘴唇上。手指又滑又累。接着又抚摸我的额角。
“我们是为你不能为之哭泣的东西哭泣。”喜喜低低地说,像在嘱咐我似的说得一字一板,“我们是为你不能为之流泪的东西流泪,为你不能为之放生大哭的东西放生大哭。”
在描写孤独的时候,在一开始村上春树总是大篇幅地讲述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往往是“尽管一个人但是很是自得其乐”的感觉,然后故事慢慢铺展开,他内心的有如黑洞般的无尽的可怕的孤独才会安静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是的,村上春树即使在描写应当是“很激烈”的情绪的时候,也是用很安静日常的方式,主人公在处于这种情况下时往往还在思索日常生活,他会做饭会听音乐会睡觉,但是你却深深地感受到他的痛苦,继而为他哭泣。
但是,奇怪的是,这些“我为他们的哭泣”在很大程度上给了我安慰。书中所有”孤独“的人就像是我在世界上某个我不知道的角落的朋友,我知道”孤独“原来是一件正常的事,正如永泽所说:“不要同情自己”。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中,都是孤独的挣扎的,困惑和哭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把这些当做是“吃饭”一样的普通的事,不要花力气去思索其中的原因,不要可怜自己,那么心里的空落就会很快过去。正如《舞舞舞》中,
“跳舞,”羊男说,“只要音乐在响,就尽管跳下去。明白我的话?跳舞,不停地跳舞。不要考虑为什么跳,不要考虑意义不意义,意义那玩意儿本来就是没有的,要是考虑这个,脚步势必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我就再也爱莫能助了,并且连接你的线索也将全部消失,永远消失。那一来,你就只能在这里生存,只能不由自主地陷进这边的世界。因此不能停住脚步,不管你如何觉得滑稽好笑,也不能半途而废,务必咬紧牙关踩着舞点跳下去。”
还有,村上春树的大篇幅的书中人物的“一个人但是自得其乐”的描写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困惑的时候看书,失落的时候散步,文学之美音乐之魅自然之好,都能让一个人开心起来。所以在各种青春激素横冲直撞相互大战虐得我一时哭一时笑时,并在我自身阅历有限无法理解世界理解自己的时候,这些给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绪出口,帮助我渡过了艰难困惑的青春期。
此外,我还非常喜欢村上春树的对话描写,我看着那些对话经常会自己读出声来,摇头晃脑重复几遍后被自己逗笑了。看着这些有趣的对话这些有趣的人,我既觉得开心,又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生活中居然有人可以像绿子那样活泼有趣!如果能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结交这样一位朋友,那生活也太完美了。所以我想,这样一直耽误功课总是不对的,如果不认真学习,就不能去更远的地方,就不能遇到有趣的人。据说苏格兰的威士忌很不错,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那里品尝一下才行。还有,主动一些也不坏,如果喜欢某一个人不妨走过去跟TA说:嘿,你在看什么书?或许就这样结交到一个有趣的朋友也不一定呢?所以,高二第一学期的时候,我的数学还不及格呢,到了第二学期末已经能考到120分了(满分150分),总算没耽误了学业。
这些帮助我克服孤独和失落的文字,当然是不止步于我的青春期的,不过在我此后的岁月里它们的重要性似乎确实下降了。我变得活泼了很多,也交到了一些朋友,后来购进的书籍都没能像头几本那样,读上几遍上十遍,有些甚至我只是大致读过就没再读了。然而有些东西曾经太重要了,即使它看似已经淡出你的生活,但在某些场所某些时机它就又无声无息地出来,给予你一些惆怅又给予了你一些安慰。当我在国外感到孤孓一人时,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