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扎针的方向顺经脉走是补,逆经是泻对么?

2025-05-15 00:14:2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针刺补泻手法。临床常用的几种基本单式补泻手法有:
疾徐补泻:进针慢、退针快,少捻转为补;进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
呼吸补泻: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
开合补泻: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
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
迎随补泻: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斜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迎经斜刺为泻。

捻转补泻: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为泻。

针之补泻又分手足、阴阳、左右、呼吸何也?此若水之流势,手居上,以象阳,足居下,以象阴。手之阳经自手走头,手之阴经自胸走手。足之阳经自头走足,足之阴经自足走胸。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今观地之水流,由于受地球偏转力作用,在北半球水流右偏。故水之左为阳,水之右为阴。南半球恰相反。人以脐为中心,百会者,地之南极,会阴者,地之北极。带脉即赤道也。其经络所行之力恰与地力相似。针之左旋右旋对不同经络其补泄不同也。故有针对一词。手左之阳脉,自手走向胸,因处左处,故左旋针可加速经脉中气流速度,为补也。反之相反。由此可知所谓随迎者,决经络之口,是入是出不同也。徐疾者,进出之方式。是补是泄也。旋转者,改变经络之气速度也。阴阳左右上下者,脉行偏转力不同也。呼吸者,增减外气与内气之势差也。男女者,阴阳属性也。而旋转之法,为补泄第一手法。
以八卦论之,上卦为经络之阴阳、上下、左右。下卦为针法之随迎、徐疾、旋转。上卦断用何经,下卦断用何法。呼吸男女者,外气与内气之势差也。此为针法八纲也。
以先天八卦论之。
阳经手左部为乾,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手左部为兑,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阳经足左部为离,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足左部为震,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阳经手右部为巽,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手右部为坎,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阳经足右部为艮,左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阴经足右部为坤,右旋随经徐进为补,反之为泻。
此中乾卦三男,坤卦三女。阳以左补,阴以右补。故言补泻者,首随迎也。次徐疾手法也,次左右旋转也。随迎者,补则从上顺以引气,泻则从下逆以引气。再用呼吸男女法,使内外之气差增大,补泻如桴鼓。复用徐疾之手法进针,一进至天,二进至人,三进至地。此徐法也,一退至天,此疾法也。复徐出针而疾按之,此谓之补也。一进至地,此疾也。退二至人,退三至天,此徐也。复疾出针而徐按之,此谓之泻也。以手足阴阳左右经络而用左右旋转手法之不同,补泻有别也。古人不余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