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古人还是很智慧的,答案就是“自来石”,自来石是一块人工开凿而成的1.6米高的汉白玉石条,关于“自来石”的发现,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明定陵的发掘中揭开的,打开定陵时,有两扇高3.3米,宽1.8米的石门。
石门外部,并没有锁、栓之类,很显然它是从里面关闭的,可到底又是谁愿意当最后一个关门的人呢,经过反复验证,专家从门缝当中发现石门是被一条石柱给顶住了,他们用铅丝套,木板顶,总算是将石条给推开了,打开了石门之后,“自来石”才真相大白。
原来“自来石”会自动关闭石门是因为古人们先将石门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状,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雕凿了一个表面突起的槽,然后在门内不远的石板地面上,也同样有一个槽洞。
最后一个工匠在出来之前,会将“自来石”放在地面的槽洞上,在让它慢慢倾斜,当关上石门之后石条就会沿着球状轴滚动到槽内,从而推着关闭彻底关闭石门,这时有“自来石”顶着想要推开就是痴心妄想了。
而想要轻松打开陵墓,就需要拐钉钥匙,所谓的拐钉钥匙就是一根像拐一样弯的钉子,拐钉钥匙穿过石门,套住石条,然后慢慢的往里推,一直推到石条保持直立,如此一来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开启石门,不得不说发明“拐钉钥匙”和“自动门”的工匠,实在是太聪明了。
如果遇到暴君呢?
聪明的工匠们在修建陵墓的同时还会想方设法地挖盗洞,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有幸逃出去,不被当做陪葬品。这些盗洞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不仅小夜也很狭窄,这些盗洞一般出现在陵墓的甬道等石壁上,十分精准,打通一处就可以逃出墓外。
据专家研究表明,“自来石”会自动关闭石门,是因为古人们先将石门门轴的上下端制作成球形的样子,又在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中凿出了一个个槽印,然后在石板地面上也打开一个槽洞,这样最后一个工匠在出来之前,会将“自来石”放在地面的槽洞上,随着不断地倾斜转动,最终门会被彻底封住,而自己也会保住性命,这简直是太了不起啦!
在面对如此窘迫的环境,在面对要被拉下去一起陪葬的情形,工匠们感谢了他们过人的智慧以及高超的工匠技术,折射出他们对于生的渴望。
“自来石”这一原理的破解,也是我国考古人员在挖掘定陵时发现的。
当时的考古人员,好不容易沿着墓道寻找到地宫入口,就是被大门和顶门石拦在了门外。
地宫的墓门由两扇巨大的石门组成,表面极为光滑,根本无从下手,无论如何用力推都推不动,后来通过门缝观察分析了好久,才弄清原理。做了一个类似当年的铁钩,将顶门石推开才得以进入。
一般情况下这些工匠都随着皇帝陪葬了,因为害怕他们泄露墓地路线还有秘密,但是有聪明的工匠在施工的时候会偷偷给自己留个后门。
这些挖地宫的匠人们都会给自己留一个逃生通道。因为很多统治者在修建完地宫之后会将工匠们活埋,所以工匠会为自己预留一个活路。
跑出来的,那位工匠以最快的速度跑出来,这样就不会被关在里面了。
皇帝下葬后,封闭地宫的最后一位工匠怎么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