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气孔和角质层是两个不同的物质,二者在概念上,作用上,行程的云原因,分布上有区别:
1、概念不同
气孔,叶、茎及其他植物器官上皮上许多小的开孔之一,是植物表皮所特有的结构。气孔通常多存在于植物体的地上部分,尤其是在叶表皮上,在幼茎、花瓣上也可见到,但多数沉水植物则没有。
角质层 植物地上器官(如茎、叶等)的表面的一层脂肪性物质。它是由表皮细胞所分泌的。在叶子的表面最明显;嫩枝、花、果实和幼根的表皮外层也常具有这种结构。
2、作用不同
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角质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其皮下组织,防止皮下组织遭受感染(infection),脱水以及抵抗化学和外力所带来的压力。
3、形成的原因不同
气孔是从原表皮细胞中发生的,气孔母细胞横分裂为三,中央细胞再分为二,成为保卫细胞,左右二细胞则成为副卫细胞的形式复唇型,相反,也有母细胞仅二分为保卫细胞的形式单唇形 ,后者被视为原始型。
角质层是由细胞自然的死亡,脱落而形成的。
4、分布的位置不同
一般在叶下表皮较多,也有的仅在上表皮(睡莲)和上、下表皮均具有同样分布的三角叶杨,宽叶香蒲,燕麦。通常均匀地分散在叶表皮上,其开孔线的方向也是不定的,多数具有平行脉的单子叶植物,其方向是规则的。
角质层位于表皮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层扁平、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当这些细胞脱落时,底下位于基底层的细胞会被推上来,形成新的角质层。
扩展资料:
狭义上常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片层结构发育不良,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物质。有时也伴有与保卫细胞相邻的2-4个副卫细胞。
把这些细胞包括在内是广义的气孔(或气孔器)。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角质层
气孔是由植物叶片表皮上成对的保卫细胞以及之间的孔隙组成的结构,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和控制蒸腾的结构。在植物的叶片背面分布较多.
角质层是植物地上器官(如茎、叶等)的表面的一层脂肪性物质。在植物叶片的正面上表皮部位比较发达,它是由表皮细胞所分泌的。其功能主要起保护作用,它不仅可以限制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也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就是角质蒸腾。而且可以抵抗微生物的侵袭等各种不良影响。
气孔是由表皮表面的成对的半月形保卫细胞构成,控制气体进出叶片,角质层是表皮细胞分泌的一种不透水不透气的多糖类物质,具保护作用。
过气孔蒸腾。幼嫩叶子的角质蒸腾可达总蒸腾量的1/3到1/2。一般植物成熟叶片的角质蒸腾,仅占总蒸腾量的3%~5%。因此,气孔蒸腾是中生和旱生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