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枯,枯萎。荣,茂盛。草木的盛衰。也比喻人的得志和失意。
【注音】kū róng
【出自】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句子含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枯:枯萎。荣:茂盛。“一岁一枯荣”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扩展资料:
此诗是作者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既有此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这局的意思是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枯”为“枯萎” ,“荣”为“ 生长繁茂”,“枯荣”可以理解为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枯:枯萎。 荣:繁荣
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 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 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 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
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 情。
“枯”是“枯萎”的意思,“荣”是“茂盛”的意思,“枯荣”指的是植物秋枯春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