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有没有参加会试,有没有中进士?

2025-05-21 23:15:5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康有为,梁启超,在公车上书后没有参加会试。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尚有较大争议。
1895年春梁启超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梁启超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梁启超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梁启超积极参加“百日维新”。
1898年7月3日(五月十五),梁启超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梁启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
青年时期和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回答(2):

公车上书前就参加考试了。康有为中了进士,梁的试卷被认为是康有为之作,故未被录取。

梁启超生平活动大事记

光绪二十一年 (1895年)二十三岁

二月,与康有为入京会试。康有为中了进士,梁的试卷被认为是康有为之作,故未被录取。

三月,梁启超即参与康有为发动的 “公车上书”,并成为康的得力助手。在“公车上书”中,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但未被清廷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