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投资24亿元的新武昌车站整体建筑呈长方形,外墙上镶有编钟文饰,充分体现了楚文化特色。火车站新站房“50年不落后”,设施齐备,高度自动化。东西两个站房,最多可同时容纳8000人,是老站房容量的近3倍。 车站前广场设333个停车位,两个地铁入口,有23条公交线,旅客进出、转乘非常方便。
武昌站屋顶采用的是钢网架结构,跨度有72米,楼顶采用的是铝镁锰合金面板,重量是普通彩钢的1/3,不仅能吸音减噪,且使用寿命能达50年。
新武昌站开通了6部自动扶手电梯,候车大厅排放着7000把银灰色的新式航空椅。
新站房启用后,旅客乘车就不会像以往那样绕圈子,可从候车室乘电梯直达站台,新站房有12个候车室,可同时容纳8000多名旅客。
站台无柱风雨棚长486米、宽123米,外形为波浪形,以体现武汉的“江城”特色。
2楼候车大厅内,主要为1号和2号候车室,以及VIP、软席候车室。在左侧还有“无障碍候车室”以及专门为带婴儿的母亲设立的“哺乳室”。
新车站
扩建后的武昌车站体现了交通优先、以人为本、环境和谐、集约用地的特征,呈现出了古典式楚宫外形,它彰显了荆楚文化内涵,体现了湖北楚文化的建筑风格,个性化突出,站内采用弧形无柱风雨棚高大流畅,整个站台通透开放。
走到新武昌站前,发现整个车站造型和“楚王宫”相似。车站的基调为银灰色,外墙镶嵌着“编钟”,更有荆楚古文化特色。在候车厅内,还有巨幅荆楚特色的石雕。
武昌站屋顶采用的是钢网架结构,跨度有72米,在天空中划出条条美丽的弧线,楼顶采用的是铝镁锰合金面板,重量是普通彩钢的1/3,不仅能吸音减噪,且使用寿命能达50年。
12个候车室可容纳8000人
干净整洁的新武昌站候车大厅内有序地排放着7000把银灰色的新式航空椅。
新武昌站开通了6部自动扶手电梯,乘坐电梯抵达二楼候车大厅,通过二楼宽大的透明玻璃墙,可以看到火车进出站。
这次开通的新候车室使用面积达11600平方米,旅客进站后可根据电子指示牌前往相应的候车区。“新站房启用后,旅客乘车就不会像以往那样绕圈子,可从候车室乘电梯直达站台。”该站有关人士称,新站房有12个候车室,可同时容纳8000多名旅客,规模是原来的两倍多,新站房的售票大厅投入使用,极大地缓解每年春运高峰期人员拥挤现象。
站台撑起“大雨伞”
以往,旅客从候车厅到站台登车途中,没有丝毫遮挡。现在,站台无柱风雨棚已全部建成,旅客上下车可避免风吹雨淋之苦。
据了解,无柱风雨棚长486米、宽123米,外形为波浪形,以体现武汉的“江城”特色。
武昌站改扩建工程全部完工后,共有5个站台,依据新的国际标准,站台的称谓与以往相比有了变化,其中第一个站台为基本站台,称为一站台;第二个站台靠西边铁路线的叫二站台,靠东边铁路线的叫三站台;第三个站台靠西边铁路线的叫四站台,靠东边铁路线的叫五站台。
这些站台平面与列车车厢高度一致,方便了老人、孩子、残疾人等特殊旅客上下车。
进站
从售票大厅步行至新候车厅2楼,花了约3分钟时间。
在大厅左右两侧,各有两部电梯,可以乘电梯直接到3楼。在3楼大厅,依次为3-8号候车室,在此候车的旅客,可以通过人行天桥直接到达各站台,十分方便。记者从5号候车室走到3号站台,不到5分钟时间。
多处地带“电梯代步”
哺乳室、残疾人专用电梯,走进新候车大厅,和老站相比,感觉里面新增的设施更加人性化。
2楼候车大厅内,主要为1号和2号候车室,以及VIP、软席候车室。在左侧还有“无障碍候车室”以及专门为带婴儿的母亲设立的“哺乳室”。
新的武昌站还采用了很多人性化设施。如从候车大厅的一楼到二楼,左右两侧均安装电梯。而在二楼的人行天桥与站台间,也安装自动电梯。
武昌站改造工程总投资6亿多元。以前的武昌站是京广线上较为“落后”的车站。经过改造后,该站一跃成为京广线上数一数二的大型车站。
新武昌站的各类设施予以完善,包括车站广场、区域道路、停车场等交通工程,与之配套的地铁、公交、的士与车站直接连通,旅客进出站可实现无交叉、无障碍换乘。
铁路枢纽地位突出
武汉铁路局有关负责人认为,以武昌火车站改造为标志,湖北的铁路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有关人士介绍,武汉现拥有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三大特等客运火车站,是中国首个拥有三个特等客运火车站的城市,武汉凸显中国内陆最大的铁路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