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对物探的有效需求,主要体现于国家计划任务。国家有关方面和各地质管理单位,基于对物探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对应用物探和发展物探,做出科学的决策,置物探于“先行官”、“特殊兵种”的地位,视物探工作为资源勘查(以至开发)的一个必经环节,纳入国家计划。为适应任务需求,物探在地质工作大发展初期,执行“发展壮大力量,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地质效果”方针,短时期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多个服务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地质工作以后的发展阶段,物探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解决困难问题的能力,适应了不断提出的新的需求。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物探的需求主体呈现多元化:公益性物探工作,仍然主要体现于国家计划任务之中;商业性物探工作,受市场调节,主要体现在多种用户的决策和计划之中。物探更加重视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许多物探单位从事业型向企业转变,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工作领域从勘查向开发延伸,从国内向国际延伸。市场成为物探任务的主要来源和推动技术进步及经营管理改善的动力。政府发挥宏观调节的作用,表现在指出方向,明确政策,提出规划,组织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资质认证,对具有导向性和重大战略意义的工作给以特殊的支持,以及对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攻关等活动之中。在新形势下,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用户的科学决策和有力支持,公益性物探和商业性物探相结合,是物探发展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