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0年我国货币政策,始终面临两难抉择。经济刺激政策如何进退,特别是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矛盾,热钱涌入导致的流动性泛滥,贯穿全年始终。
加息,贯穿全年的两难选题
周小川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息是个两难选择。这句话一语点中了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脉。
加息是2010年宏观经济最热门的一个话题。2010年初,世界经济似乎正朝着复苏之路奔去,有关经济刺激政策应该适时退出的言论不绝于耳。市场加息预期高涨,对加息的猜测也从未停止过。然而,进入二季度,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连爆发,美国经济复苏仍旧乏力,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再次显得扑朔迷离。
2010年上半年,由于中国政府及央行担心经济是否真正复苏,担心加息将直接增加企业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尤其是民营企业将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成本融资和压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生产,伤害实体经济,一直未采用加息手段。
进入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进一步巩固,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0.6%;体现经济活力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四个月出现上涨。然而,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虽然令央行加息会伤害实体经济的担忧减轻,但新的顾虑接踵而来。
全球经济此时益发呈现出“冷热不均”的发展态势,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但新兴经济体仍保持强劲复苏。11月初,美联储启第二轮动量化宽松政策,大肆开动印钞机,以化解本国的通货紧缩风险。随后日本央行表示正在考虑进行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而为了缓解债务危机,欧洲推出量化宽松政策的预期不断上升。欧、美、日开动印钞机救经济,大量热钱流向“金砖四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于6月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在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预期下,央行如果加息,势必会导致更多海外热钱流入。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我国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亿元,较9月份大幅上扬80%,创下2008年5月以来的新高;而10月份贸易顺差大幅上升至271亿美元,FDI为77亿美元,两者之和折算成人民币后较9月份仅增加了600亿元,但是外汇占款却较9月份增加了3100亿元,显然主要的增量来自于无法解释的“热钱”部分。
建设银行高级研究员赵庆明算了一笔账:按人民币对美元的远期NDF市场价格计算,一年期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约为5%,加上国内一年期存款利率,每笔热钱流入中国一年的套利利润预期值至少在7%以上,回报率极为可观。有机构估计,目前在中国香港市场囤积了约6500亿港元的热钱,正伺机进入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