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里,每家企业都在努力匍匐前进。他们如同战士一般,不仅有勇有谋,还要百毒不侵。在每一次胜利的“战役”后站上制高点,插上那面属于他们的旗帜。
在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除了表达特斯拉已连续四季度取得盈利外,还透露,“最让我烦恼的问题就是特斯拉的汽车还不够亲民,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特斯拉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增长,同时汽车价格也要尽可能低。”
至此,马斯克已明确表示特斯拉将在不久的未来以更加优惠的价格面向用户。而在国产特斯拉面前,提高性价比,拥有更多的销量,100%国产化的进展已经被拉进“快车道”。
无疑特斯拉的壮大,牵动了从上游到下游全部供应链的发展。在这个“快车道”中电池供应商们感受颇多。
他们终于分手了
特斯拉终于和和松下电池分道扬镳。
坚挺了近12年的他们,终于在疫情之下的2020年正式说再见。分手的理由也很简单,松下的缓慢进程显然已经配不上特斯拉的高效。
马斯克曾公开指责松下电池,“松下公司放缓工厂运营,是限制Model 3产能的罪魁祸首。”
也许在看客眼中,这是特斯拉和松下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做事果断,雷厉风行的马斯克怎会容忍在他眼中松下电池的“龟速”,另找下家是一定的。
但其实呢?
作为锂电池行业的”老前辈”,松下电池一直是稳定性好,维护成本低,电池寿命长的代表。2008年的慧眼识珠,让松下选择了当时并无起色的特斯拉,但遗憾的是,从2018年在对于是否在中国地区建厂的问题上,双方进入了第一次僵局。
道不清说不明的资本和利益让这两家车企不欢而散。尽管走过10年有余,但争吵多过欢喜,对于这两家个性十足的企业而言,始终没有找到默契点成了他们并不能互相成全的关键。
尽管马斯克应该感谢当年松下投资3000万美元,收购特斯拉141.8万股股票,还在内华达州共同出资50亿元建立了特斯拉工厂,但翻脸比翻书还快的他们,走到现在也近乎忘却了自己曾经给予双方的各种花式赞美。
“我们目前的国产车型供应体系中,已经完全与松下电池解约了,也就是说,以后的国产特斯拉都不会再使用松下电池。现阶段上海工厂生产的特斯拉model 3,使用的还都是LG的电池,不过在近期装配宁德时代电池的车型会陆续下线。消费者在购买车辆的过程中不会有电池的选项,拿到的车辆有可能装配的是LG的三元电池,也有可能装配的是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不过,无论是谁家的电池,特斯拉针对电池的售后服务都是统一的,都承诺八年16万公里的质保。"
这是在不久前成都车展上,特斯拉展台工作人员对外的统一口径。
特斯拉的日渐强大已经逐渐脱离了松下电池可控的范围,而LG化学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也正得马斯克欢喜,合作一拍即合。
而缺少了特斯拉这位销量惊人的客户,接下来留给松下的将是更加严峻的市场份额。LG化学,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三座大山让电池市场慢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时代。
电池之战
统计显示,2020年上半年,有59家企业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装机。其中,排名前20的企业装机量合计达17.3GMh,占比98.7%,几乎占据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全部份额。
6月新能源汽车装机量约为9.14万辆,同比下滑29.1%。可在国内市场排名前15的企业中,装机量同比实现增长的企业仅有5家,分别是LG化学、中航锂电、松下、塔菲尔、万向一二三,其余10家企业均为负增长。
7月10日,高工产业研究院发布了《动力电池月度数据库》统计显示,6月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三名企业分别为宁德时代、LG化学、比亚迪。
LG化学为国产特斯拉提供配套,装机量达到2.55GWh,市场份额14.5%,取代比亚迪成为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
LG化学的崛起不仅仅代表着自我强大的开始,更多的来自外资电池厂商的加速渗透,正在慢慢地改变着国内电池市场的格局。
外资电池厂商的追击战已然打响,国内电池供应商正在面临一场持久的市场占比之战。而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首的国内供应商不仅要面对外资电池厂商的攻击,还要处理“自家兄弟”的市场之争。
从本月开始,宁德时代将正式向特斯拉供货,随着宁德时代供货提升,LG化学对特斯拉的供货占比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特斯拉为了在国产道路上走得平顺些,和本土的企业合作是必然手段。
也由于宁德时代将供货特斯拉,导致股票市场也有所波动。7月7日,宁德时代强势涨停,市值突破4300亿元升至4317亿元,股价创历史新高。
不得不承认在产量和装机量成正比的当下,国产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巨大的销量值让宁德时代对于这次的合作颇为期待。
而对于如今的LG化学而言,和特斯拉的友好往来则是“放长线钓大鱼”的过程,有了特斯拉这位合作伙伴的金字招牌在手,许多车企也频频向其抛出橄榄枝。
早前又爆出韩国现代汽车与LG化学公司正考虑在印尼组建一家合资公司,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增加其电池版本的营收。
当下LG化学已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5.5GWh,而去年同期仅达到2.5GWh,不得不说,背靠特斯拉,LG化学正在蒸蒸日上。
相比之下,比亚迪电池的进展有点懈怠。在原本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角色上,比亚迪也终于坐不住了。从2017年开始,比亚迪允许动力电池对外销售,并于2019年5月注册成立弗迪公司,分拆动力电池业务。此举无疑是紧张其在电池供应商角色上的“地位不保”。
而今年4月开始,比亚迪新能源车型板块的销量也不尽人意。4月份销量1.2万辆,同比下降45.9%;5月份,销量1.1万辆,同比下跌48.28%。6月份销量为1.31万辆,同比下降约49.46%。
销量放缓意味着比亚迪电池版块的业务也将受到影响,比亚迪不得不“放大招”赢得市场的再度青睐。
在3月29日,比亚迪发布并量产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刀片电池”,被予以或将逆转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刀片电池”成为了比亚迪在电池行业的最大筹码。
和销量直接挂钩的电池供给有着肉眼可见的直接利弊关系,比亚迪是否可以凭借“刀片电池”扭转局面,目前未知。但在面对特斯拉这位劲敌时,比亚迪所呈现的角色颇为复杂,它即是车企也是电池供应商,可在这二方面,比亚迪目前的优势均不明显,如果想要实现比亚迪所期待的“下半场,轮到我们了”,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赌赢市场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唯有强强联合才能创造更多的利益。
7月2日,特斯拉宣布二季度汽车交付量和生产量,即便在疫情之下,特斯拉的交付量还是远超分析师的预期。
数据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的交付量为9.065万辆,其中Model X和Model S共交付1.06万辆,Model 3和Model Y共交付8.005万辆。
6月国产特斯拉销售1.5万辆,占新能源市场的17.7%。有分析师认为,“这样持续性的销量,国产Model 3年中产能有望增加至周产能4,000辆,年产能预计增加至20万辆。”
而从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配套信息中,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的Model 3也出现在公示中,电池供应商则是宁德时代。
全新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的Model 3将会带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全新争夺战,正如马斯克自己强调的那般,“本地采购零部件可对在上海工厂生产的车辆成本带来很大改善。目前,本地采购比例约为40%,到年底应该可达80%甚至更高。”
80%的国产化率,也将让国产Model 3的补贴后售价将低于25万元,实现马斯克的亲民化。
在这条马斯克为国产特斯拉设定的亲民路线中,电池供应商的部分至关重要,无论是LG化学还是宁德时代,和特斯拉的合作定是一场稳赚不赔的买卖。
此前,宁德时代表示过,“宁德时代对特斯拉供货不限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电池,具体供货产品取决于市场需求。”有了宁德时代的背书加持,特斯拉想必该不需要担心产能的问题了。
而在LG化学方面,曾发布过一个五年计划。计划中称,“截止2024年,LG化学将总销售数字从28.2万亿韩元(约合240亿美元)提升到59.5万亿韩元(约合500亿美元)。”
特斯拉订单的激增,让电池供应商们迎来了疫情之下的一波红利。仿佛,谁能夺下特斯拉电池供应商的大旗,不仅赚钱,还赢了口碑。
尽管和松下的分道扬镳不免令人嘘唏,原本可以实现“更强大未来”的两家企业在利益中终究还是被剥离了,但或许只是特斯拉与松下的缘分尽了,好聚好散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当下的特斯拉已然成长为新能源行业的一个现象,在有勇有谋中,马斯克深谙合作共赢远比单打独斗会使自己更加强大。
文/Ada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