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居住在山西的一位老书法家马文蔚写的。
传说是这样的:
建国初期,1950年,为了我们新的人民币发行,必须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名字与标记。
周恩来总理派人去山西,找请马文蔚先生题字。
当马文蔚先生看了同志从提包中取出的几支毛笔,立马说:“你们是从京城来的吧?”
“您怎么知道?”
“啊哈,这种毛笔,只有皇宫里才有的。”
来人把来意说清楚之后,马老先生写了【中国人民银行】这六个字。
这几个字,乍一看,平平常常。仔细一看,都觉得端庄大气,潇洒大度,刚柔并济。
大家对周总理的慧眼识人真是赞叹佩服。
这个字体属于【魏碑体与汉隶字体的结合】。是马老先生自己的字风。
第二套人民币及以后的第三套人民币
、第四套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 字是由当时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的马文蔚用隶书所写。马文蔚的中国人民银行6个字力足丰润,被誉为汉隶与魏碑的变体,典雅和谐,刚柔并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