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研究中心一、执政党自身的活力对社会有着强烈的推动和引领作用,保持执政党自身充满活力是激发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的一个重要前提。执政党掌握公权,是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游戏规则的提供者。执政党是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还是死气沉沉、老气横秋,对社会有着强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此,许多外国执政党均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以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其中重点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和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为了提高党员和群众参与政治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西方国家的执政党近年来逐步扩大“直接民主”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适用范围,扩大党员的参与面和知情权。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也加强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大反腐败的力度是为了提高党的公信力,确保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西方国家执政党大多通过行政监察和党内纪检双管齐下,加大对执政党内部和政府官员腐败现象的预防和惩处。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则更多的是通过党内纪检渠道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为了将更多的民众纳入经济和社会建设进程。西方执政党大多刻意扩大党的意识形态外延、模糊自身的阶级属性,自称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一些执政的社会党还调整组织结构,努力将不同政治追求的人吸引到党内。发展中国家执政党也主张淡化阶级色彩和宗教特性,强调自己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争取让尽可能多的人在执政党的麾下找到政治归属。二、执政党只有激发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各尽其能、各展其长、各得其所,才能长期保持社会活力。在“什么是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的主体”这一问题上,许多外国执政党存在一定的共识。他们多数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和激发个人创造力的主要方式,公民社会的发展是社会活力的基本源泉,企业独立参与市场竞争是经济活力的基本要求,政府的主要任务则是制定游戏规则、进行宏观调控。在上述理念指导下,外国执政党在社会建设方面均重视发挥市场、公民社会、企业、个人等利益主体的作用。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的源泉和根本在民众。在公民社会比较发达的欧洲国家,执政党很注意加强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努力使普通民众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活力因子。南非执政党非国大也很重视将公民社会的力量纳入社会建设进程,南非影响最大的非政府组织南非全国公民组织通过与非国大、南非共、工会大会组织的执政联盟形成“3+1”的模式,与政府和执政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助手和推动社会建设的积极力量。为调动不同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各国执政党在政府治理模式上努力与时俱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国家的执政党均不同程度地主张以“治理”取代“统治”,弃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改行双向互动的平行管理。欧洲社会党十分重视发挥国家的社会职能,多主张“社会法治国家”、“福利国家”和“民主的福利国家”。这既保障了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行社会建设的热情,社会发展的动力由原来单一的“政府推动”变成“多主体参与”。三、经济活力是社会活力的基础和前提。执政党只有坚持发展生产力,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充满活力和不断向前发展。成功的执政党多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执政的首要任务,而将生产关系的调整作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杠杆。当前外国执政党多对市场采取务实的态度,对所有制形式主张灵活对待。越来越多的执政党摒弃了在纯粹的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来回摇摆的思维定势,主张实行混合经济模式,将发展生产力放在执政首位。保持社会动力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的均衡,才能在充满活力的同时保持相对的稳定。动力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外国执政党十分注重在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既建立和健全动力机制来保持社会活力,又通过利益协调机制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欧洲左翼社会党偏向利益协调,而右翼保守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则更强调社会动力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出现了“中间化”的趋势,都寻求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来保持社会动力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的相对均衡。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翻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么过于强调社会的稳定、忽视经济发展从而窒息了社会的活力,要么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社会的“动力源”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动乱源”。四、执政党只有提倡和鼓励社会创新,充分发挥人才和知识的作用,不断培养“能动的建设者”,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的动力源。创新是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灵魂,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能不断发挥出创造力和激发社会活力。外国执政党很重视通过创新来增强社会的创造活力。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政府均十分重视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在世界范围内引领着“新经济”、“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瑞典社民党执政期间建立了国家创新体制,将本国定位为“欧盟内科研领先的国家”,鼓励民众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2004年社民党特别代表大会通过的增长政策纲领强调,必须让所有的瑞典人都积极投入到财富创造和科技创新中去。“人”是社会创造力各主体中最活跃的因素。外国执政党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能动力量”。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实行“人才立国、精英治国”的发展战略。德国社民党、新西兰工党将改革本国的教育制度直接与国际人才流动、国际移民以及全球高科技人才的竞争相联系,通过培养本国人才和引进国外人才来为本国社会建设提供活力。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小国社会充满活力,社会建设成就斐然,多得益于执政党重视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大力发展人才市场。外国执政党均注意充分发挥知识在激发社会创造力和活力方面的特殊作用。荷兰工党紧跟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潮流,大力推进本国的“知识经济”发展,加速信息网络建设,在20世纪中后期启动了一项健全和完善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拨款40多亿荷兰盾实施IT2计划。丹麦自由党和保守党执政联盟提出要将本国建成充满活力的“知识型社会”,并为此大幅度增加对教育、高科技的投入。日本自民党执政期间,先后提出了“科技立国”和“科技创新立国”的战略,将发展科技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重视知识和科技,使荷兰、丹麦和日本等国社会具有了强大和持久的助推力。五、全球化时代的执政党必须善于将外部竞争压力转变成国内发展的动力,才能确保发展永远有不竭的动力。社会党在西欧长期执政,得益于其能对外部世界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并善谋对策。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顺应全球化要求,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改革教育制度和社会福利体制,社会发展动力增大,活力迸发,成功地巩固了其“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