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和其它菊花有什么区分

野菊花和其它菊花有什么区分,主要用专湿热
2025-03-17 04:17: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形色差异:菊花呈圆锥形或扁球形,花直径1.5cm~3cm。花色多样,有黄色、棕色、白色等。野菊花呈类球形,花直径0.3cm~lcm,花色多棕黄色,少量为褐色。

功效差异: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效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常用于风热感冒(桑菊饮)、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目赤(羚羊钩藤汤)、肝肾阴虚之眼目昏花(杞菊地黄丸)等。现代研究表明,菊花能降压、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故还能治疗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野菊花,性味苦、辛、微寒,归肝、心经,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疗疮、目赤、瘰疬、天疱疮、湿疹等。由于清热解毒之力盛于菊花,它擅长治疗各类疔疮痈肿之疾(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此外,野菊花与菊花一样,也具有抗炎、抗病毒、降压、降脂等作用。

古人有“真菊延龄,野菊泄人”之说。菊花既是中药,也能当保健品食用,毒副作用极小。而野菊花性苦寒,长期服用或用量过大时,会伤及脾胃阳气,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大便稀溏等不良反应,脾胃虚寒者及孕妇都不宜用。所以菊花与野菊花在临床应用时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替代。

回答(2):

1 菊花

菊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mum morifor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栽培。

性状鉴别:头状花序,外层花瓣(舌状花)多呈扁平单片状,中间有黄色的圆盘状花心(多数管状花聚合而成),基部有绿色花蒂,由3~4层叶状物(总苞片)组成,气清香,味甘微苦,由于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实际品种不一),各地产品略有差异。

A:毫菊花:花大足壮,花瓣长而紧密,长1~2cm,将花冠捋齐与蒂粗细相等,色白。B:滁菊花:形状与毫菊花类似,惟花朵较小,多皱缩呈绒球状,花心较松。C:贡菊花:花朵小,花瓣密而短,色白,蒂绿而鲜艳,花心金黄色。D:杭菊花:因加工蒸过而呈压迭状,朵大瓣阔而疏,色白微黄,花心较大,深黄色。蒸过的大黄菊花与其相似,只瓣为黄色。E:怀菊花和川菊花:花大瓣长,约1~2cm,多为黄白色,带有浅红色或棕红色花瓣,花心细小,浅棕色,质松和柔软。F:小黄菊(烘黄菊):为黄菊花小的头状花序或未开放的花蕾。G:白菊花:均以色白,花完整,不散瓣,香气浓,无梗叶则为佳,黄菊花则以色黄为佳。

主要成份:含腺嘌呤(C 5 H 5 N 5 )、水苏碱(C 7 H 3 NO 2 )、胆碱等并含挥发油。功效:疏风散热,解毒明目。原理:消炎、利尿。抗菌:杭菌花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此外,白菊花在体外对色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入肺、肝经。主治:头目风热,眩晕,头疼目赤等症。

上述菊花都有不同程度的清散风热,解毒消炎,明目等作用,但各有所长,甘菊花(白菊花)养肝明目的功能较好,常用于肾阴虚所引起的目暗,滁菊花为白菊花的一种,功用相同。其资质较优,镇痛、镇静作用好,杭菊花(黄菊花)疏散风热的功能较好,常用于外感风热、头痛、目赤。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外感风热。杭菊花配桑叶、薄荷等;(2)用于治疗风热眼痛。杭菊花配白蒺藜、木贼,水煎服,也可用于热蒸气熏眼;(3)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痛。甘菊花配夏枯草、钩藤等;(4)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眼花。甘菊花配枸杞子,如杞菊地黄丸。用量:3~18g。

2 野菊花

野菊花为菊科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野菊。chrysanthtˉmum indicuml的干燥头状花序。性状鉴别:头状花序略呈球形,远较甘菊花为小,直径约5~8mm。花黄色中央有多数管状花,总苞片腺形,气微弱,味苦。主要成份:含野菊黄酮苷(C 28 H 32 O 14 )、野菊花内酯(C 15 H 18 O 4 )、菊酮甲乙少量挥发油。药理作用:清热解毒、降压。原理:抗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降压:动物实验证实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原理为抗肾上腺素,扩张外周血管和抑制血管运动中枢。

性味:苦、辛。归经:入肺、肝、肾经。主治:痈肿疔毒、恶疮,内服外洗并用。

临床应用:(1)用于治疗疔疮肿毒。以野菊花单味用,或配银花、蒲公英等,如野菊花汤;(2)用于治疗高血压,配草决明、夏枯草,如菊明降压丸,清肝热、解毒、降压。用量9~18g。

回答(3):

野菊花清热解毒力量强 多用于治疗疮痈之类

回答(4):

当然有,野菊花个小,有小毒。

回答(5):

为什么喝菊花茶不可以是野菊花,它与其他菊花的区别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