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语是白族的语言,又名民家语。
白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与古代的羌人有渊源关系。早在公元1世纪(汉代)以前就分布在洱海一带。公元2世纪,汉武帝就在这里设置了郡县,公元3--4世纪,由于战乱,不少汉族人曾避难来到白族地区,部份与其融合;公元715年由云南东部迁到洱海地区的大量各族人民融合于白族。14世纪前后有不少屯军的汉族人在此地,后来也与当地白族人融合。后来部份彝族、阿昌族人先后也有融合到白族中去的。自称“白子”、“白尼”,“子”、“尼”都是“人”的意思。汉意为“白人”。旧称“民家”,他称“那马”、“勒墨”。据说因为他们崇尚白色,故称“白”。 要居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带等地,贵州、四川凉山州及湖南省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别称,指正式名称以外的别的名称。
《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白语是我国白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及相邻的州县里,使用人口约300多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人认为白语是彝语支的一个语言,有人认为它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语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汉藏语系研究机构STEDT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语支),也有人认为它是汉语族里的一种语言。白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分剑川、大理、碧江三个方言,方言差别较大,彼此通话有一定困难。
白语可以分为三种方言:南部方言(大理话)bfs,中部方言(剑川话)bca和北部方言(碧江话)bfc。
这个顺序是语言本身汉语借词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其中中部方言使用人口最多,北部最少。 三种方言间相互基本不能沟通,但是大理话和剑川话相对要接近一些,能作有限的沟通。白语方言间的交流中心似乎是洱源一带的白语。但目前的共同语暂定为剑川话。
剑川白语有21个声母,塞音、塞擦音不分清浊。有30个韵母,其中包括15个单元音和15个复元音。元音有松紧之别,有的方言有鼻化元音。有8个声调。音节以开音节为主。
白语是我国白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及相邻的州县里,使用人口约300多万。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人认为白语是彝语支的一个语言,有人认为它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语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汉藏语系研究机构STEDT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语支),也有人认为它是汉语族里的一种语言。白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分剑川、大理、碧江三个方言,方言差别较大,彼此通话有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