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孑年轻时已经很有学问为什么要拜师呢?写出你的看法。

2025-05-18 06:29:5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文章没有确定的数字来说明孔子的年龄,只是说很年轻的时候就是老师了,而且是远近闻名的。“远近闻名”就字面意思来说就是很多地方的人都知道他是老师了,不管是远的近的。)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这是孔子拜师的原因,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多,他本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而他对于自己的闻名并没有满足,而是决意要拜师,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曲阜是孔子的家乡,今山东),去洛阳(今河南)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