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慈安太后怎么死的
2025-05-12 11:55:5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关于她死因的资料,归纳起来,大致有二类说法:

第一类: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

《德宗实录》载:“(光绪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这一记载见于慈安的《遗诰》。但《遗诰》完全是在慈安死后,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怀疑慈禧有可能为了掩盖某种阴谋而肆意编造死因。

第二类:慈禧逼死或毒死说

1、慈禧逼死

《清稗类钞》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外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光绪七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

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2、慈禧毒死

据《崇陵传信录》载:当年咸丰帝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一份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

但老实的慈安却将此事告诉慈禧并当着慈禧的面,将此遗诏烧掉。阴险毒辣的慈禧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扩展资料:

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钮祜禄·穆扬阿之女。出生于道光十七年(1837年)七月十二日。于咸丰二年(1852年)被选秀入宫,初封贞嫔,五月晋贞贵妃,十月奉旨立为皇后,时年16岁。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崩逝后,与孝钦显皇后两宫并尊,称母后皇太后,又称东太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后联同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除顾命八大臣。同治帝即位后,首度垂帘听政。光绪帝即位后,二度垂帘。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崩逝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

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真实的慈安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的五年中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使她在忧患中成熟,在忧患中增长阅历。

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能保持11年荣宠不衰,除了凭借她本人的超凡的容貌和人品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她有一套十分成功有效的处理和驾驭她与众妃嫔、与夫君皇帝关系的秘诀。这些都足以表明慈安是一位城府很深的大智若愚的女性。

即使把她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来衡量,即使把她与慈禧放在一起做比较,慈安太后也绝不是一无是处。决定朝政大端,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而“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遇到朝政大事,慈禧不敢擅做主张,仍要征询慈安的意见。 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在控制局面、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

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先后任过光禄寺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使的薛福成,在他的《庸盦笔记》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安太后

回答(2):

清史专家徐彻先生经过深入研究考证,并做了大量深入的社会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慈安患的是脑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脑溢血。这种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疲劳过度。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时,慈安逝于钟粹宫,终年45岁。慈安之死,事先没有什么明显征兆,三月初九日,慈安身体稍感不适,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作了种种猜测。

慈安死得突然,从下病危通知到丧事的处理也有些不合常理。

按照惯例,皇帝、皇太后在病危时,即将近支王公、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朝中亲近重臣召进宫中,托孤遗言,准备后事。慈安崩于三月初十日戌时,而翁同龢在家听到慈安的消息却是在初十日深夜的"子初",通知者是两名苏拉。苏拉者,乃是做粗笨杂活儿的仆役。这说明翁同龢得信并非是宫中正式通知。许多闻讯赶到皇宫的大臣们进入皇宫后,看到宫中寂然无声,一点办理丧事的迹象也没有,还在乾清门吃了闭门羹。其他大臣也不明情况,有的只知道病势甚危。一直等到丑正三刻,乾清门才打开。到日出才召王公大臣们进钟粹宫。这种做法有悖于惯例和常理。

太医为慈安开的处方照例也应先交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传视、审阅,以昭慎重。而王公大臣们直到十一日早将近3点时才看到太医所开的5个处方,其中午刻开的处方有方无药。而初九日的处方一个也没有。

以上这些疑点,让人们满腹狐疑。清廷官方宣布是因病而逝,民间则流传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也有说是自杀而死。

慈禧害死说。此说又分三种,一是慈安吃了慈禧送的糕饼后,中毒而死。另一个版本来自《清末权监李莲英》一书,该书说慈安是喝了放有毒药的一碗汤后中毒死的。"慈禧害死说"的第三个版本是"错药说"。《清朝野史大观》载:"或曰慈禧命太医院以不对症之药致死之。"

自杀说。《清稗类钞》说:"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孝贞不能容,又以木讷不能与之辩。大恚,吞鼻烟壶自尽。"归根结底,祸根还是在慈禧身上。

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达20年之久,她俩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关系到社稷江山命运的重大问题上是一致的。她们俩之间的矛盾不是你死我活的敌我矛盾,慈禧根本没有必要害死慈安。这一点,精明聪颖的慈禧应该比谁都清楚。

既然如此,那么慈安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清史专家徐彻先生经过深入研究考证,并做了大量深入的社会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慈安患的是脑血管疾病,很可能是脑溢血。这种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是疲劳过度。

回答(3):

慈禧毒死的,而且和毒死光绪用的是同一种药,不信可以开棺验尸。

回答(4):

慈安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其实不是暴毙,当时一位老师说出了真相

回答(5):

1881年4月8日,一向身体很好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当时年仅四十五岁。由于慈安太后死的很急,死前没有丝毫征兆。宫廷的正史上对于慈安太后的死因又少有记载。因此,慈安太后死后不久,世人便开始议论纷纷。传出了有关慈安太后死因的多种说法。

  有一种说法,说慈安太后是因为和慈禧赌气自杀而死。据《清稗类钞》记载,祺祥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共同垂帘听政,执掌朝廷的大权。慈安因为天性平和,不喜欢多问政事,所以朝政实际上是处于慈禧太后一人的控制之下。但有一次,慈禧太后突然得了重病,不能处理政事。慈安太后便代替慈禧独自处理了一段朝政。但权力欲极强的慈禧太后,以为慈安太后这是要夺取自己手中的权力。便说慈安“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致使慈安气愤异常,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还有一种说法是,慈禧毒杀慈安说。这一说法有三个版本。一说见于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说咸丰帝在热河驾崩之前,心知慈禧为人奸险,害怕她日后仗子为恶。便密书一道谕旨留给皇后。说:“咨孝贞太后: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予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诛死,以杜后患。钦此。”慈安同慈禧垂帘听政之后,相处得还可以。到了1881年的一天,慈安太后突然对慈禧提起咸丰末年的旧事,慈安对慈禧提起自己还秘藏着咸丰密诏之事。慈禧看后大惊,当即怂恿宅心仁厚的慈安将遗诏烧了。此后不久的一天,慈安正在荷塘边看金鱼,突然,慈禧身边的太监李莲英送来一盒点心。并说:“这种点心,西佛爷觉得好吃,不肯独用,送一点给东佛爷尝尝。”慈安听了很高兴,当即尝了一块。谁知这天夜里慈安便暴病身亡了。这离慈安接见军机大臣才不过几个钟头的时间。更为奇怪的是慈安太后死后,并没有按照制度,先召军机大臣前来,再叫御医开方拿药。并由军机大臣检查方药。也没让慈安的家人进宫验视。而是暴毙之后接着就收殓入棺了。所以人们推测是慈禧在点心中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怕别人知晓,才会这么做。

还有一种说法说,说慈安因为杀掉了慈禧的得宠太监安德海,又抓住她和戏子私通。慈禧为遮蔽事实,便下毒毒死了慈安太后。这一说法在《清宫琐闻》等野史之上记载很多。说于一次慈禧面前的得宠太监安德海出京替慈禧太后织办龙衣。因为按照清宫的成法,太监不许出京城一步,如查出便立刻就地正法。可安德海恃着慈禧太后得宠,不仅大摇大摆的出京,而且还在沿途大为招摇,骚扰百姓。山东巡抚丁宝祯听到这个消息后,慌忙奏于东太后慈安和恭亲王。慈安太后看后大惊,说“这奴才如此妄为,还当了得!应当以国法处置。”便让同治下旨斩了安德海。慈禧后后来得知了这件事情,便开始怀恨慈安。再加上光绪帝即位之后,也喜欢与慈安亲近,另慈禧更加忌恨。
  慈禧太后喜欢看戏,经常召当时的一位名伶进宫演戏。时间久了慈禧便看上了他,又是还留他在宫中过夜。有一天,慈安到慈禧宫里找慈禧。忽然看到有个戏子睡在慈禧床上。慈安看后大怒,当即将这位戏子处死。并拿出先帝留下的“若慈禧仗恃生子骄纵不法,可按祖宗家法处死。”的诏书,要废掉慈禧。慈禧跪地求了很久,慈安才答应不再追究此事。但慈禧却一直忐忑不安,生怕慈安哪天会不利于自己。于是慈禧让宫婢给慈安送去点心,慈安吃过后不久便暴卒了,连太医都也没来得及叫。
  另外,据清代文廷式的《闻尘偶记》记载:“光绪八年的春天,琉璃厂有一位姓白的卖古董商,经李莲英介绍得幸于慈禧。当时慈禧四十六岁。白某在宫里住了一个多月以后被放出。不久,慈禧怀孕,慈安太后得知大怒,召礼部大臣,问废后之礼。谁知慈安当夜便暴死宫中,据说是慈禧听说慈安要废自己,便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她。
  当然,这些版本众多的说法,都是民间野史笔记的记载。据官方正史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记载,慈安实际上是病死的。在本书中载有光绪七年三月十日所发的关于慈安染病的上谕:“初九,慈躬偶尔违和,当进汤药调和,以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病情陡重,痰壅气塞,逐至大渐,遽于戌时仙驭生遐。”同时在《翁同龢日记》中也提到慈安太后生病的事情。说她于光绪七年一月发病,病症为风痫甚重、神智不清、牙关紧闭、痰壅气闭。由此,后世的史学推测慈安太后可能是由于患了类似于现在的脑血栓一类的疾病,这一类疾病通常发病很快,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医生们往往看不出其中的原理,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推测。同时,这类新脑血管病发病时,有时会出现脸色发青,口吐白沫等类似于中毒的症状。这就更会引起人们的种种怀疑了。
  慈安太后的死之所以会传出这么多的说法,主要是因为世人对慈禧的不满。即使慈安太后不是死的如此紧急。世人仍然会给慈禧安上其它的罪名。当然,对于慈安的死,后人已经无法知晓其中的事实,所有的说法都只是后人根据某些材料的推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