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合适天文迷听的音乐吗?

最好说明由来
2025-05-19 09:46: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作于1915年,描写了除地球以外的七大行星。冥王星虽于霍尔斯特生前(1930年)被发现,但近年已被各国天文学家剔除行星行列,霍尔斯特泉下也不用遗憾了。其实,称《行星组曲》为“众神组曲”或许更加合适一些,这是因为英文中行星是根据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名字而命名的,而霍尔斯特也是根据神话中众神的特点来谱写音乐的。这部作品需要庞大的乐队编制,动用了罕见的低音长笛、低音单簧管、低音双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在末乐章《海王星-神秘者》中,还需要合唱队加入,霍尔斯特要求合唱队在乐团旁边的房间内演唱,并在结尾时关上门,以增加神秘气氛。而全曲最著名的是第4乐章《木星-欢乐使者》,在英国它几乎家喻户晓,甚至曾在黛安娜王妃的葬礼上演奏。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分别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一个乐章中还有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动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只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纯粹的天文学并无关系,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 1920年全曲公演时曾这样对记者说:"这些曲子的创作曾经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足以说明与某些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例如,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而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