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张心理出现的原因及正确认识
经心理研究发现,紧张情绪出现的根源基于以下四点:
第一、 面试准备不充分,底气不足;
第二、 害怕面试失利,对结果过度关注;
第三、 有过面试失败的经历,阴影挥之不去;
第四、 面对陌生环境或考官压力大,不能调整情绪。
针对以上的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对面试要有正确的认识,既要知己,也要知彼。知己,要了解导致自己过度紧张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克服紧张心理的方式、方法;知彼,树立信心,不要把对手想得过于强大,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或别人的优点都会自己是不利的,要相信自己能击败对手,给自己增加必胜的信心。
二、常见的心理状况及调节策略
1、说话结巴
说话结巴分先天与后天两种。先天要靠练习去改变,后天要靠心理调节去实现。先天结巴要多练习朗读、比如熟读一些常用词汇、十八大报告等;后天心理结巴,即说话磕巴,这种情况主要是思维不流畅和语言匮乏的外在表现,结巴在面试考场上转化为经常停顿,大脑一片空白,包括导语空白、答题空白,全场好像梦游一样,这些都是紧张的副作用。针对说话结巴,我们要充分发挥提纲的作用,列好要点,平时加以录音练习,反复听,把话说顺。
2、口头语严重
在面试的过程中,我们不必要纠结语言的精准性,如果过分地要求用言简意赅的语言去表达,就须从大脑有限的词汇量中去抽取要表达所用的词汇,这时就会出现卡、顿的情况。其实在面试中适度口语化是不影响分数的,表达是为了让别人听懂,所以我们在面试时用比平时交谈稍严谨的语言即可。很多考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都会出现口头语的问题,经常出现的有“啊”、“哦”、“嗯”、“这个”、“那个”等,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录音来纠正,也可以通过吞咽口水的方法来缓解口头语严重的问题。
3、说话啰嗦
简洁明了是面试答题的一个基本要求,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严格控制面试答题的时间,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就是为了防止考生废话过多。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不仅做事要有效率,讲话也要有效率。很多考生追求完美主义,总怕答不全、遗漏要点,同一意思反复表达。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以先写下答案,自己做缩句练习,逐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想说的话。
4、无法对视
很多考生在答题过程中缺少与考官的眼神交流,只顾低头盯题本、看提纲,自顾自说,这会给考官留下一种非常不自信的印象。考生进入考场后,要主动与考官进行亲切有神的目光交流,消除紧张情绪。如果心里害怕,出现被对方气势压倒的感觉时,更要鼓起勇气与考官进行眼神交流,待紧张情绪消除后,再表述题目。可以通过对着镜子练习进行练习的方法来纠正,也可以手里拿一支笔,面带微笑加以练习。在模拟练习中,眼神要淡定,目光要缓慢移动,更不能只盯着主考官看,也要兼顾其他考官,要做到自然、亲切。
三、正确看待面试、相信自己
克服心里紧张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是正确看待结果,放下自我。对面试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然需要保持一定的紧张情绪。但是太看重结果就会加重个人的心理负担,压力激增,更会容易出错。如果坦然面对反而能够保持平常心,发挥自己的水平。
其次要培养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第一要克服自卑心理,自卑是自信的最大敌人,一个人的自卑一般来源于学历、外貌、家庭情况、肤色等对比。请记住一点,在面试面前大家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完全凭的是个人能力。此外,我们必须还要进行反复的、多次的全真模拟,认真听取专业老师给的点评及改进意见。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熟悉能转化为自然,也就不会紧张了。
第一:平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预计到自己临场可能很紧张,应事先举办模拟面试,这就是一个孰能生巧的过程,考生紧张大部分来源于陌生环境,对一个不能认识不熟悉的事物非常慢热,这就要求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学习主动性。在老师提供模拟的流程讲解了考场的布局情况下,考生就可以在反复的练习,一轮一轮的模拟,让自己对这样考试的场景产生应激反应,让自己本能的去适应这种场景,到考试那天就当平时模拟进行就好。
第二:心态调整
无所求,无所欲,只要努力,态度端正对得起自己就好了,不要很纠结,无限大地放大自己的问题来折磨自己,让自己很焦虑,有那个时间何不如知道自己紧张那就反复的去练习答题要好很多。所以在平时学习中要反复告诫自己,不要把一次面试的得失看得太重要,应该明白,自己紧张,你的竞争对手也不轻松,也有可能出差错,甚至可能不如你,同等条件下,谁克服了紧张,大方、镇定、从容地回答每个提问,谁就会取得胜利。但说者简单,做者困难。考生调整心态具体须做到一高一低:士气上高——我肯定比对手强;目标上低——把成功几率降低。把“一定要上”调整为“不一定能上,尽力而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把参加面试权当锻炼自我,这样丢掉包袱,轻松上阵,才能放开答题。
练习和心态这是消除紧张情绪的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很不容易操作的,所以需要考生要细心体会,慢慢领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帮助我们消除紧张,让自己变得强大了,这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