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广东四大状师指的是清朝时在广东四位很有名的状师,他们分别是:(有质疑)
陈梦吉、方唐镜、何澹如、刘华东
有一些剧集把陈梦吉和方唐镜当成师徒关系,又有陈梦吉和刘华东当成师徒的。
更有闻说宋世杰此人根本就是民间虚构出来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
自古官大民小、官爷民子,广东老人家有句口头禅:「生不入官门,死不入地狱」,未
见官已先打三十大板,若非有秀才功名在身,青天老公祖在上,草头民弱都要跪得个七
晕八素的,目不识丁者还要找人代写讼纸,如此深邃的衙门大堂,就有了讼师的出现
了。
讼师者代写状纸,口若悬河于公堂之上,有良心者为民申冤,无耻者就与官勾结,欺压
百姓。于是就有了民间不朽的传奇:「广东四大讼师」。
人称「铁嘴铜牙,扭尽六壬」,手摇白纸扇,把那堂堂七品县官问得个哑口无言,贫苦
弱势的老百姓就是因为有了这「四大讼师」才有可能挽回他们应得的那小小公道。这
「四大讼师」分别就是大名鼎鼎的「陈梦吉」、「方唐镜」、「何澹如」和「刘华
东」。 排名首位的非这位万世「扭计祖宗」陈梦吉公莫属了。粤语「扭计」之意十分传神:扭
尽六壬、足智多谋,死能回生,挛(弯)能使直,黑为之白,白为之黑。「扭计」、
「扭计」,就是扭尽浑身解数,点子层出不穷。后来这「扭计」在粤语的多年发展之下
也引申了很多意思,例如说小孩子顽皮耍闹也叫「扭计」。
这位广东民间第一状师敢称「扭计祖宗」,其功力与智慧已被岭南民间视之为神了。
「陈梦吉」相传为清代广东顺德陈村人士,传说自幼经历已十分传奇,刚出生时竟然不
哭不闹,家人都以为天生聋哑,后经高人教化,其过人天赋、才华横溢渐渐显露。后来
在广州城成为传诵一时的「扭计祖宗」、「桥王之王」。
此「桥」字在粤语中就是「点子」之意,越聪明机灵之人想的办法就越多,古怪刁钻、
希奇古怪,往往出人意表。「陈梦吉」的传说中不乏这位祖宗级大师的经典故事,由于
他的点子之妙之多冠绝羊城,他自然也就被誉为「桥王之王」了。
「陈梦吉」公的处世哲学就是「使天下人信之,必
使先自信」,他对「信」的理解就是「骗」,在公堂上要驳倒青天大老爷和悠悠众口,
就是要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讲的就是真理,一万个正确,就算自己讲的是太阳从西边出
来,也要说得天花乱坠,人人俯首拜服。而要「使天下人信之」,就必须连自己都相信
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总之到最后自己说的自己怎 都相信,恐怕很快也会得精神病
了。若非有这「扭计祖宗」的天纵聪明,恐怕其他人不能轻易办到。
广东民间传说中的「方唐镜」与「陈梦吉」乃是死对头,前者乃衙门刁钻师爷,平时自
命足智多谋,作为官老爷的「白纸扇」,与讼师陈梦吉少不免就有交锋了。粤语黑白残
片的「陈梦吉」系列就有很多这样优秀的品目,两人的斗智奇谋,观众看时既觉得「屎
桥师爷」的精明恶毒,又被聪明机灵的「桥王之王」所折服。二人的对决就像高深的围
棋布局,丝丝入扣,连环穿心,差之毫厘,就满盘皆输。已故的优秀粤语黑白电影大师
张英就出演过「方唐镜」,幼年时曾有幸观看其重播,至今回味无穷。
另外一位大讼师刘华东也是颇有传奇色彩,名振岭南的粤剧会社「八和会馆」传说中与
他也有一段渊源。 何澹如(1820年-1913年),名又雄,表字澹如,以字行,是清朝末年着名文人,广东南海湾头 (现佛山郊区澜石镇湾华管理区湾何村) 人。
同治元年(1862年)中举人,其后主要在粤省及香港以教学为生,文笔颇佳,亦喜替人写状子诉讼,与陈梦吉、刘华东、方唐镜并称为“广东四大状师”。
澹如生性诙谐,讲课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所以听者益众,名噪一时,善作对联,尤以粤语(亦称广东方言、广州话)写无情对着称。 刘华东其人其事,只要稍为涉猎粤剧艺术的有心人,当会略有知闻。
无奈大都以野史流传或口碑为主,例如抗战前麦啸霞氏的《广东戏剧史略》就说:刘为晚清举人,善扭计,精刀笔,“尝以一状摄两广总督徐广缙,使之收回压迫十三行华商之成命”;“以扇头当街痛击满清将军而不敢与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