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师为何选择司马昭作继承人
古有俗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见司马昭作为臣子,谋逆之心,篡位之意已经表现的多么直白。然而作为司马懿的次子,按古代的说法,他的成就不会超过哥哥司马师,况且他的野心如此暴露。然而司马师死后却选定司马昭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探究一下。
司马师和司马昭分别是权谋家司马懿的长子和次子。司马家在三国后期的地位可谓权倾朝野。司马兄弟是一母所生,兄弟感情也很好。即使这样,司马师会将权力交给自己野心勃勃的弟弟吗?然而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只好把权力交给弟弟。好在这对兄弟政治理念比较统一。然而在司马昭的儿子继位后,发生了叛乱。总的来说司马师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叛乱的责任。如果他当时直接称帝,晋国的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在父亲司马懿眼中,大儿子司马师处事更为冷静,小儿子司马昭却很急躁。司马懿发动兵变前,曾提前通知两个儿子。司马师非常沉着,司马昭却整夜难眠睡不着觉。可见司马师比弟弟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大的预判能力。他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司马昭却有着很强的责任意识,在他担任将军攻打东吴新堤坝失败后,他把全部过错揽到自己头上,使得部下和士兵不会收到太大惩罚。因此取得将士的忠心。这也能侧面看出司马昭具有更远的眼界和庞大的野心。两兄弟虽然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在父亲司马懿的教导下也依然关系很好。在面对曹魏政权这个强大的敌人时,两匹孤狼只能报团生存。
司马家的遗传特性非常明显。一是长寿,二是凶残。只不过司马懿的凶残只在晚年时才表现出来。多年来权力倾轧,生死一线的挣扎压垮了这个权力顶峰谋生存的老人,他顽强的神经已经松弛,再也无法容忍潜在的威胁。在他开始大规模杀戮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小儿子司马昭早已变成了一个和他一样嗜血好杀的人。不得不说司马昭的残暴和司马懿晚年的屠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凶残并没有为司马昭续命或者让他安心度过余生,在提心吊胆和疑心病的精神状况下,司马昭毒死了妻子,并处死了妻子的娘家人。在50岁时,没有完成皇帝野心的他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政治家,司马昭一生都在考虑士大夫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灭蜀汉,打压曹魏皇室,分权治国。但他没有想到,他模仿春秋战国的分封制最终把国家推向毁灭。八王之乱他需要负大部分的责任。也许死去的司马师不会想到,这个野心勃勃的弟弟的一个错误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覆灭。从这点看,小编认为,他似乎真的没有看清司马昭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