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镇的社会事业

2025-05-20 23:28:3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截至2010年,和顺镇辖区内有完全中学1所(腾冲县第二中学)是云南省二级中学,小学2所,幼儿园2所。校舍建筑面积2878平方米,拥有教师184人,在校学生2193人,其中小学生人数525人,中学生人数1668人。
有文化活动室6个、图书室6个、业余文艺宣传队1个,老年武术队1个,老年门球队1个,洞经音乐(桂香会)1个,舞龙、舞狮队各1个,戏剧(滇剧)演出队1个。 和顺百岁坊有三座,水碓李德贵妻百岁石牌坊、贾家坝贾李氏百岁木牌坊,东山脚许廷龙百岁木牌坊。其中,贾氏百岁木牌坊中门门楣有云南省都督蔡锷题书“民国人瑞”、水碓李氏石牌坊上有云南省主席唐继尧题写的“天姥峰高”。百岁坊是和顺人家长寿的象征,也是和顺一景。和顺共有牌坊9座,可惜均毁于“文革”。
改革开放后,新建、恢复了和顺顺和、文治光昌、冰清玉洁、盛媺幽光四座牌坊。柏联集团在2005年5月1日前恢复三座。    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址是远征军反攻腾冲指挥部的旧址。滇缅抗战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民间出资建设、民间收藏、以抗战为主题的博物馆。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不乏珍品、绝品。其中39件曾作为中美友谊的见证随江泽民访美。博物馆由5个部分组成: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通过大量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等,和馆藏文物一起,真实再现了那段历史。
博物馆2005年7月7日开馆,原中国国民党党主席为博物馆题词,央视《面对面》栏目在这里制造了三期节目。接待了五十余位当年参加过滇缅抗战的美国老兵。 魁星阁:位于石头山毓秀峰,峰间怪石嶙峋,林木蓊郁,魁星阁、聚宿轩、纯阳楼等建筑掩蔽于绿荫之中。主体建筑魁星阁,始建于明代。寺内矗立两株古杉,树龄由500余年立。寺内有摩岩石刻一组,书法琳琅,有李曰垓《双杉行》诗碑和李根源《和顺感归诗》碑。
中天寺:位于主村南侧山麓,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年),由山门、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天门殿、玉皇殿、三皇殿、关圣殿等组成。
财神殿:位于中天寺前,建于清道光十三年,由财神殿、戏楼、厢房组成。
三官殿:位于石头山,由两进院落组成,始建于清同治年间。
三元宫:位于主村绕入村口,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三元宫、观音殿、三宝殿组成。
土主庙:位于三元宫侧,始建于明以前,为三进院落组成。
文昌宫:位于土主庙侧,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由大门、过厅、文昌殿、后宫、朱衣阁、魁星阁等组成。文昌宫为和顺历史上的教育中心,曾为和顺义学、两等学堂、女子师范、益群中学等校址。
元龙阁:位于水碓村龙潭边,为腾冲城郊胜景,背枕青山,前临深潭。由山门、龙王殿、三宫殿、魁星阁、百尺楼、观音殿等组成,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02年)。1984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顺图书馆位于文昌宫侧,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于1928年集资创办,基身是
1924年和顺青年会发起成立的“阅书报社”,1938年共建中西合壁风格的馆舍。馆内藏书丰富,有多种珍本、善本书籍和传世不多的大型丛书,地方文献,早期的东西亚史和华侨书刊。图书馆由大门、中门、花园、图书馆主楼、藏书楼、景山园等组成,馆内明窗净几,院内花木扶疏,环境安谧。1988年纳入国家公共图书馆建制,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弯楼子民居博物馆位于十字路村大石巷,2000年由腾冲政府投资,由和顺文化生态村课题组创办。弯楼子系近代腾冲著名商号“永茂和”主人李德爵弟兄建于家乡和顺的住宅,建筑为3个三坊一照壁的庭院组合成的建筑群,用地面积1176.4平方米,为和顺较典型的民国初期民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