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为什么?

2025-05-22 04:50:2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60年前,68岁的黄炎培直言道:“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段话基本总结了历代王朝、集团、组织等的兴衰成败经验,对于我们个人也同样有借鉴作用

回答(2):

我到不觉得这话对。
打江山才不容易。
熟悉历史你会很容易发现,历史上那些英雄枭雄们往往都是在动乱年代产生的,时势造救了他们。
而和平年代更容易出精神和思想方面的智者。
一个上了轨道,建立起成熟制度的国家、企业是比较容易运行和管理的。换谁来当领导差距都不大,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坏。西方国家每4,5年都“出产”一个总统。 有个世界五百强的领导(百安居)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拿现在我们的领导来说,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其实这也是人性使然,潮流使然,和平久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自然就积累出来了。跟管理者个人“守”的能力关系似乎还不大。
没听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吗?
很有道理啊。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回答(3):

打天下的时候,往往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应该是目标明确,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感觉,很容易爆发出力量,这样往往是能够成功的.

但是成功需要改进,需要不断的努力,同时也需要不断的补充能量,还有不断再提高,那么势必造成目标不是很明确,压力比较大,改进的办法需要探讨和研究,多重的压力等等,都是造成守江山的难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你获得了很高的地位,非常大的权利,各种毛病会接连而来,官僚主义,贪污腐败,文山会海,脱离群众。。。。

回答(4):

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其实打江山也很难,甚至难于守江山。
打江山是在逆境中生存,所以注意力集中。但是,多少打江山的人都失败了,但没有被大家注意到。所以打江山是创造历史。
守江山时,常处顺境,有时就大意了。
其实世界上没有大事情,都是小事情,那么守江山时的细微的马虎,可能就让江山不在了。

回答(5):

建议你读一下唐朝宰相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里面专门就此有类似论述,简明而深刻。顺便把它复制在这里,希望别嫌啰嗦:(认真理解一下第二段)
******************************************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恐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