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板上断了根骨头,一个半月了为什么脚和小腿还是肿的厉害.

2025-05-21 10:01: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一般说骨折后血管损伤血液渗出;静脉回流障碍,致使肢体水液滞留后形成肿胀。一些小血管、淋巴管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被损伤,血液、淋巴液留入组织间隙所致。麻木是由于密如蛛网的皮肤小神经骨折时受到损伤。制动、抬高患肢,加强功能锻炼对于改善肿胀有较大作用。
一般来说,有良好的固定、愈合再加上功能锻炼,是可以减轻骨折后遗症的。
第一阶段:骨折早期,伤后1~2周
此期骨折的地方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此阶段功能锻炼主要是在骨折邻近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患肢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例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充分伸直、屈曲手指,肩部和上臂肌肉做收缩活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股骨及小腿骨折后的锻炼方法是绷紧、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同时进行踝关节背屈及足趾屈伸活动,每日各100次左右。要注意,骨折邻近上、下关节不能活动。禁忌做患肢强力牵伸,以防引起局部再次出血和骨折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失。
第二阶段:骨折中期,伤后3~8周
此时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骨折端已经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断端趋于稳定。此期的锻炼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还应该在健肢帮助下,逐渐活动骨折的上、下关节,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6~8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肌肉锻炼也应加强。如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肩关节旋转,上肢关节屈伸等活动,以避免关节僵硬。此时,可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患肢负重要小),但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渐长,强度由弱渐强。不利于骨折稳定的剧烈活动须限制,例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肩关节外展活动,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肘活动,前臂双骨折的旋转活动等都不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应加以控制。
第三阶段:骨折后期,伤后9~13周
此时外固定已解除,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锻炼,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接近正常。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活动迅速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肌力接近正常。所以,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到患肢得到最后的功能恢复。
注意:在进行功能锻炼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施行手法牵拉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粗暴按摩。
正常的功能锻炼不应引起患肢的剧痛。锻炼可产生轻微疼痛,一般是可以忍受的,停止锻炼后,疼痛应很快消失。如果锻炼后患肢疼痛剧烈甚至出现肿胀明显,表示运动量过大或是出现异常,应该及时到医院处理。

回答(2):

无论如何,肿胀的原因有两个,不是内出血,就是发炎了。
哪个都不是好现象。
所以,不能只是听大夫说可以下地走路,就不去看医生了。
你现在的情况,应该复诊一下,检查康复效果,再开一些药。

回答(3):

照个X光检查下 看看究竟给你医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