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工程师莱芬惠尔,有一次折服了一个刚愎自用的人。有一个工人头目,他常常坚持要反对一切改进的计划,有一次,莱芬惠尔想换装一个新式的指数表,但他想到那个工人头目必定要反对的,于是,莱齐惠尔腋下挟着一个新式的指数表,手里拿着一些要征求意见的文件,找到那个工人头目。当他们讨论着关于这些文件中的事情的时候,莱芬惠尔把那指数表从左腋下移动了好几次,工人头目终于先开口了,你拿着什么东西?莱芬惠尔漠然地说:哦!这个吗?这个吗?这不过是一个指数表。工人头目说:让我看一看。莱芬惠尔说:哦!你不要看的!我假装要走的样子,并这样说:这是给别的部门用的,你们部门用不到这东西。但是,工人头目又说:我很想看一看,于是,莱芬惠尔又故意装着一种勉强答应的神气,将那指数表递给工人头目看。当工人头目审视的时候,莱芬惠尔就随便说,但是非常详尽地把这东西的效用讲给工人头目听。工人头目终于喊起来说:我们部里用不到这东西吗?糟糕,它正是我早就想要的东西呢?莱芬惠尔故意这样地反了他自己的主意,果然很巧妙地把这个困难解决了。
电话机的发明人斐尔,有一次去筹集资金,他到一个大资本家许拜特先生的家里,希望他能够对于他正在进行新发明事业,投一点资本。但他知道许拜特是一个古怪脾气的人,向来对于电气事业是不感兴趣的。他开始时并不对他说明预算能获得多少利益,也不对他解释科学原理,据裴尔的传记上告诉我们说,他弹着钢琴,忽然停止了,向许拜特说,你可知道,如果我把这脚板踏下去,对着这架钢琴唱出一个声音,这架钢琴便也会复唱出这声音来,这事有趣吗?许拜特当然不懂是什么事情,他于是静悄悄地放下他手中的书本,好奇地发问裴尔,于是,裴尔详详细细对他解释了和音或复音电信机的原理,这场谈话的结果,许拜特很情愿地负担裴尔的一部分实验经费。
裴尔的方策,其实是非常简单地,在讲他那故事之前,他先设法引起对方的好奇心。他是完全利用着引起他人注意的秘诀,表演一些异样而且新颖的事情,裴尔牵引了许拜特对于他及他的理想的注意,这是一种很有力量的策略。然而,我们大概都知道,这是四周埋设着许多陷阱的。我们岂不是常常看见有许多奇妙的艺术终归于失败,其所得者不过是看客们耸一耸肩膀或扬一扬眉毛而已吗?这是没有能够真正运用这个秘诀的缘故,而裴尔却能以新颖混合于熟习之中,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个策略。许拜特的钢琴,就是帮助他完成妙计的惟一功臣,消除了他们不同的意见和个性,使他们密切合作起来。
现作这样断语:新颖的东西,必须要与我们的经验接近,才能够引起我们强烈的注意,才能够引起我们的好奇心。因此,凡是有才干的店员、报纸的编辑、成功的演说家,这些人所以有突出的贡献,都运用这秘诀,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大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参加本雪尔文尼亚的议会选举时,出现了极大的困难,原来有一个新的议员,对他发表了一篇很长的反对演说,在那演说的辞意里,竞把富兰克林批评得一文不值。遇到了这样出其不意的敌人,是多么棘手的事呀,那么,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富兰克林告诉我们说:我对于这位新议员的反对,当然不高兴,可是,他是一位有幸运有学问的绅士,他的声誉和才能,在议院里很有地位。然而,我绝不对他表示一种卑陋的阿谀,以取得他同情和好感。我只在隔日之后,运用了个别适当的万法。我听得有人讲起,他藏书室里有几部很名贵很罕见的书,我就写了一封简信给他,说明我想看看这些书,希望他能够慨然答应,借我几天,他立刻就把书送了来。大约过了一个星期,我就将那些书送去还他,另外附了一封信,很热烈地表示了我的谢意。他以前从不和我谈话的,可是,当我们下一次在议院里遇见的时候,他居然跑上前来,和我握手谈话了,而且非常客气,并且对我说,在一切事情上都要帮我的忙,于是我们便有了友谊,成了朋友,并且后来成了很好的知己,合作密切。
富兰克林的这一故事,粗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仔细一想,这是富兰克林的事业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我们也该用类似的策略,去对付那些出乎意料的敌人!
当我们想起自己曾经给予别人小小的恩惠,而被人家很感激地接受了的时候,我们岂不是感觉到很愉快吗?反过来说,我们不是常常看见有些受别人恩惠太多的人,有时候不是反而想对我们避而不见吗?这就是因为我们自己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显现起来了,而在我们受别人的帮助的时候,我们的自尊心反而感觉到痛苦了。许多领袖人物,都曾看到这一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应当以不求报答,来安慰别人,这样才可以安慰你所帮助的人的自尊心,同时,却正是给人以一种强烈的刺激,希望自己也能帮你的忙。
你应知道,有才干的人,他们都是故意让别人,给他们种种恩惠,以为解决许多困难问题的方策,举一个例子: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广告专家斯坦顿,忽然觉得一位老朋友渐渐地和他冷淡起来,和他的关系快要断绝了。因为这位朋友是工程师,于是,斯坦顿就去请教他一番,查一幅新建水管安装的计划图,并且希望他指出一些意见,那工程师接受了那水管安装计划图,出乎斯坦顿的意料之外,工程师勤奋地工作着,并且立刻提出了许多切实的意见,斯坦顿把那些图样送还了他,于是,他们两人的老交情自然而然地恢复了。
美洲太平洋铁路建筑师史密斯少年的时候,也有过这类似的轶事。当初他的职业是贩卖皮货品,不得不和一个仇恨的猎户做朋友,于是,他利用了一个机会,去向那猎户借宿一夜,不料一夜住过,两人仇恨完全消灭了,反而变成了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他们居然成了知己。
人的个性,固然各有不同,然而这种策略,是一种人类普遍的需要,它差不多对于一切常态的人,都能够适用而且得到成功的,无论是对于上级的人或是下属的人,对于不认识的人或是亲戚朋友,对于满意于我们的人或不满意我们的人,我们都应当留心那些人的性质,惟一的不同点在那里?他们各人所特有的个人嗜好和习惯是什么?但是,不论他们的性情是怎样,嗜好与习惯是怎样,都可以这样说:他们最高兴给我们的,就是我们个人特殊兴趣之下发生情感的小惠,所以,当我们请求别人给我们一些他所高兴给予那小惠的时候,我们就得到了他的好处,使他很愉快地对我们有所注意了。
使仇者拥护你的方法很多,而那些方法共有着一条铁的原则,那就是请你预先注意别人所要求提出来的反对意见,把他们的反对意见看做与你的计划同等需要。而在决定你一切计划的时候,必须将这种反对意见计划在内,如果可能的话,便得设法使你的计划能满足他们。在任何一件事情中,总应该预先设身处地去预料他们的意见,而准备要对付他们的方法。
冒失者的处境,永远要比被侵犯者的处境更难堪。
被侵犯者固有某种程度的不愉快,但过后他可以表示慷慨的胸怀,给予对方的宽慰和谅解。然而,冒失者就没有这种权利了,他所需要的是温情和支持,他所受的伤害远比被侵犯者严重。如果你在社交上犯了错,那么就应该坦诚认错,道歉和请求对方的原谅,然后就闭上嘴巴。你不要逢人就说你犯了错,好像是凭借公开忏悔以赎罪似的你应该沉默,这样就能渐渐恢复平静,而且或许别人会因为你沉默而给你公道的评价,认为你真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大伙儿的斗嘴是一种难堪的事情,但只要彼此真诚,互相斗斗嘴是无伤大雅的,我认为两种不同的交换意见的方法,可激起大伙儿参与的兴趣,就是旁观也无妨。如果你本人卷入了一场斗嘴的谈话中,你要注意的你及对方能不能保持平静。你是否在强词夺理,对方是否在捉你的小辫子。如果谈话陷入了这种情况,那就变成有害的谈话了。应该有人立刻站起来制止,友善但却无可妥协地说:喂喂,你们扯得太远了,让我们到此为止吧。如果有比强词夺理更难堪的情形,那么就应该是一室人都沉默了。一屋子人都沉默,能使一室人都窒息,挽救这种情形的最佳办法是,提出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至少,这类问题可绽开某些人的笑容,再一次给他们振奋信心和热情的机会。
一条商船在刚出海时收到了天气预报,一场暴风即将来临,由此船上发生了争执,有的人主张回港口避风,有的人认为不会造成威胁,主张继续前进,究竟那一种主张正确?倘若正确一方不能说服对方,那么,或者全船的生命会遭到灭顶之灾,或者因返航错误失去一次极好的贸易良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社会中常遇到类似的情况,正确的必须说服错误的,前者包括目光远大,代表前进的思想观点;而后者却是目光短浅,代表保守落后的思想意识。然而,分清孰是孰非,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说服的事情也几乎日日可见。母亲病了,不肯去医院治疗,要靠说服;一个姑娘正陷入了情网之中,而她热恋对象却是一个坏人,要她摆脱情网,要靠说服;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受骗后尝到恶果,准备自杀,要启发他不能轻生,要靠说服。如上面所述,无时无刻,多少在做说服的工作,然而,说服毕竟是一门技巧,它不是三言两语就可奏效的,因此,必须懂得一些基本原则。
每个人看问题的观点是长期形成的,它与性格、经历、社会地位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人总在自己思维的体系中去发展思想。不超脱这个体系,很容易陷人一种不自觉的盲目之中。这种只有纵向联系,没有横向联系的思维方法,就像拳击手只管自己动手挥拳,但从不把拳打到对方身上,那是无法判断胜负的。
对于自己的观点,当然是要说的,而且说得越明白,越透彻越好。但同时也要注意到,倘若只说自己的理由,无论多么清楚,毕竟不能替对方剖疑析难,你把一加一等于二的道理说得再透彻,也未必能使一个认为一加一等于三的人知道自己错在那里,疑团解不开,到头来他还是认为三的答案有几分根据。
所以,说服别人,必须透彻了解别人的意见,有人把这形容为“能钻进别人的眼球里,看他怎样看世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就是说服别人的基本道理。
有时,你话是说了,但因事先未了解对方对于不同意见的接受能力,不仅不奏效,反而引起口角。如:有的人长于逻辑思维,能冷静地听你的话,还一边思索、分析。这种人并不立刻相信你的话,但要求你说得有根有据,条理分明,然后再慢慢分析研究;有的人不习惯长时间思考,也不善于把握太多资料,甚至无法与你一起逐步推理,他只急于你做出确定不移的结论;有的人阅世太深,满脑人情世故,他不去考虑你说话的主要重点,却喜欢在你片言只语中去搜索,寻找你的“弦外之音”,揣测你的话会有什么影射性的含义;有的人情绪容易激动,常常未听完下文,就动起感情来,或怒或怨,而把你下面的话听漏了,听错了,听偏了;有的人在听你的话之前,心中先有个模式,你不管说什么,听到他的心里都会走样;有的人心地狭小,只能容纳某一类事物,其他一切不能接受;有的人幻想太多,听你的话时,常常中途发挥自己的想象,甚至会把他自己的想象加进你的话里,当作是你说的……凡此种种,你都要悉心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适应的方式。
了解对方有如此多的学问。许多人不能说服别人,因为是他不仔细了解对方,不研究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就急于下结论,还以为一眼看穿别人。这就像那些粗心的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不了解就开了药方,当然要碰钉子的。
当然,一言惊醒梦中人是有的,也是最妙的,而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的。就像姑娘陷入情网,不是一天形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要改变对方的看法,也非一日之功。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耐心又耐心,这就是意味着当你不能说服对方时,不要生气,更不能生自己的气,“算了,管他干什么”的想法是不应该的。
对于成见这座山,今天挖一个角,明天铲一块土,逐步解释一些细节,要点、成见就会逐渐解决了。
有时候,你一个人不容易说服必须扩大其他力量,从各方面增加自己的力量,这也是一个促进作用。
在阐述某些观点时,你不妨讲些自己失败的教训,用意在告诉对方,正是因为你本人没有这样做,才违背了真理,吃了苦头。
此外,你应培养自己富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并不是同情对方的观点,但不同意又不等于不同情。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对不同意的事情,不去同情。相反,对同情的事情,让其自由发展。
正是由于这种习惯,当看到别人错误和缺点时,一不同意,就会反感,一点也不考虑他们情有可原之处,这种心理造成了说服别人的困难,因为反感会造成态度凌厉,语调措辞尖刻。在别人面前,自己俨然成了法官,将对方视为罪犯,这种心理会使你一开口,造成对方立刻不快,从而封闭了双方交流的途径。
无论你的意见多么正确,多么高尚,都要以极大的同情心,来对待错误和缺点的人,体谅他们造成这种局面的各种不利条件。只有这样,你才能与人接近,你的态度才能像和风细雨一样,滋润别人的心田,洗净别人的眼睛,启迪别人的心灵。然而,他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同情是一种帮助、教育人的方式,而不是目的。因此,你在思想上仍要有鲜明的是非分界线。你的同情,并不是等于你同意对方的所作所为。
你还要善于倾听相反的意见,有些人在说服别人时,倘若听到不同意见,就脸红,心跳,甚至突然说:这是我的意见,听不听由你。这当然也是一种强调自己观点的方式,但这到底只是虚张声势。心明的人知道你动了气,把许多本要说的话吞回肚子里,以免双方不快,至于与你一样容易动气的人,则立刻会一语不合,反上梁山。
所以,你要提高说服别人的能力,就要欢迎别人的反对意见,不但愿听,还要鼓励人说下去,它能使你将问题认识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你全面了解对方以后,口才也更锋利、更明快、更准确、更有效。
口才是一种表达情感与人际交往的才能,口才的才,不只是靠口去完成的,还要靠内在素质和内在气质去完成。
一位大学者,如果叫他去对大学生们演讲,那他是极有把握能成功的,可是要他对着一群苦力的工人讲话,那他可能要失败。拿破仑对他的秘书们,最着重并且一再申明的训令是:“要清晰、要明白。”
怎样使你的讲话明白清晰,这是说话的最基本条件,因为我们说话的目的,只是说明一些事情,感动人,并且说服人,使人因此发生行动,而且发生兴趣。所以,明晰这一条件,的确占着重要的地位。每一篇说话讲词是离不开以下几点:
①说明事理;
②说服人家而使人受感动;
③得到行动;
④使人发生兴趣。这里要条件完整,能使人听了明白清楚。
前美国国会参议员理查德,他对听众们讲述美国怎样的备战,他演讲的目的,只在讲得怎样清楚,但是,听众并不希望听他的教训,大家想得到一些乐趣,所以,最初只是忍耐着希望他快快的结束。可是,他很不聪明,一点也不自觉,终于听众到了不能忍耐的时候,便有人恶意地鼓掌欢呼、讽刺,大家都效法着,不到多少时候,场中不少的人在吹口哨和狂喊。这位愚蠢的演说者,根本不明白群众的心理,依旧在继续讲下去,于是把群众激怒了,喊声像巨浪似的,终于压倒了他的声音,他只好自认失败,十分羞愧地被听众叱骂而强迫走下台。所以有时说话过分的清楚、明白,反而使人讨厌,而感憎恶,我们对于演说的目标,必须事先有聪明的选定,并决定怎样去达到这个目的。
当你对听众讲一些他们所不熟悉的题材时,你希望他们了解,用什么方法呢?我告诉你们,耶稣当日所用的秘诀,多用比喻去说明事实,他把人们所知道的事物,去形容他们所不知道的事物。
假如你要描写那伟大的金字塔,第一要告诉你的听众它的高度451尺,然后再以他们日常屡见的建筑物作比喻,告诉他们那是多么高,告诉他们那塔的塔基的基底要占据城内多少条街和房屋。不要对人们说这个有多少钱,那个有多少吨,何不说某某东西之多,可以装满你在演讲的大礼堂?何不说某个建筑之高,有你现在演讲的礼堂的高度的三倍呢?不以多少里多少公里表示距离,而说有从这里到车站或某某一般的远,不是更明白吗?同时我们为了要求清楚明白,尽可能避免用专门科学名词,因为这类名词一般人不了解其意思,说了使人不了解。
地球与一颗星星的距离有35000000000000英里,要是一分钟走一英里的火车,要走4800万年之后,才能够达到离我们最近的星球上。如在那星球上唱一首歌,要在380万年之后,这声音才能传到我们地球中,如果用一根蜘蛛的丝,从地球上拉到那星球上,这些丝的总重量要500吨,这些话比较起来,那一句比较使人清楚呢?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罗滋爵士,他对普通的听众,讲述原子的本质和体积,就是应用这一方法,他对一群欧洲听众说:一滴水中的原子,正像地中海中的水一样多,这个例子举得真是恰到好处,因为听众中有不少是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过地中海而到苏伊士运河的,所以极易对此了解。但他为了还要说得更明白些,所以另外又作一个比喻说,一滴水中的原子数量,正像地球上的草叶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