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苍山的地质特点是什么?

2025-05-18 10:50:03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云南苍山地质特点分为:

1、地层

苍山主体由苍山变质岩系组成,苍山核部和东坡为经过强烈变形改造的中深变质岩系;西坡及南缘为中生代浅变质岩所围绕。

2、变质

组成苍山的岩石有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岩占全部岩石的60%。是变质岩博物馆造山运动和后期地壳板块相碰撞时,岩石就象手风琴的折褶压缩在一起,直到形成山脉。

3、混合

苍山东坡3200 m至3700 m地带出露了一套混合岩、混合花岗岩。苍山的混合岩是在距今7500万年的喜马拉雅中-晚期,因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强烈碰撞,巨大的应力场使苍山岩层发生局部熔融生成了适宜的新矿物和岩石组合,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与花岗岩类似,称混合花岗岩。

4、冰期

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大理冰期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第四纪末次冰期,那时气候寒冷,高山被冰雪覆盖。

5、侵蚀

苍山经历了大规模陆内造山运动的强烈挤压,苍山的强烈快速隆生,洱海的相对下沉及漾濞江的下切,使得苍山两侧各条溪涧有巨大的落差,在山顶至山脚间,存在着高达2千米的高差。

扩展资料:

苍山的地质优势:

1、地质优势

大理苍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隆起的杰作,独特的高原山岳地貌景观,是一本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天书”,也是大理石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2、景区景观

景区多,景观具有观赏性,对普及地学和自然科学有着重要意义,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苍山景区内有冰斗、冰窖、角峰、刃脊及其他千姿百态的峰林峰丛。

3、生物多样性

各种濒临灭绝动植物的发现将为“申世”起到辅助作用。苍山有种子植物170科755属2330种,有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列入濒临灭绝的植物有黄杜鹃、白菊木、蓝果杜鹃、硫磺杜鹃、延龄草等10种;有鸟类17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16种,其中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羚牛,证明苍山生态完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苍山

回答(2):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位于云南洱海之西,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 苍山自然景观优美,风景名胜众多。主要有蝴蝶泉、凤眼洞和龙眼洞、将军洞、南诏德化碑、感通寺、中和寺等文物古迹,以及位于山顶的花甸坝子、洗马潭、黄龙潭、古代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

苍山的云也非常有名。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白云,上下飘动。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苍山便突然刮起暴风,吹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未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会风调雨顺。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蚀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另外还有十八溪的溪水四季流淌。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花异草。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大理石,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但只有大理的石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地质优势

大理苍山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隆起的杰作,独特的高原山岳地貌景观,是一本孕育了20多亿年的“天然地质天书”,也是大理石和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景区景观

景区多,景观具有观赏性,对普及地学和自然科学有着重要意义,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苍山景区内有冰斗、冰窖、角峰、刃脊及其他千姿百态的峰林峰丛。

生物多样性

各种濒临灭绝动植物的发现将为“申世”起到辅助作用。苍山有种子植物170科755属2330种,有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列入濒临灭绝的植物有黄杜鹃、白菊木、蓝果杜鹃、硫磺杜鹃、延龄草等10种;有鸟类170多种,国家保护动物16种,其中有一级保护动物云豹、羚牛,证明苍山生态完好。

地质概况

地层

苍山主体由苍山变质岩系组成,苍山核部和东坡为经过强烈变形改造的中深变质岩系;西坡及南缘为中生代浅变质岩所围绕;北部云弄峰一带为古生代沉积岩和花岗岩侵入体所占据,亦有苍山变质岩群出露,但岩石一般已经历过不同程度变质变形改造。洱海以东为古生代沉积岩出露,但奥陶系却有轻微变质现象。

变质

组成苍山的岩石有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变质岩占全部岩石的60%。是变质岩博物馆  造山运动和后期地壳板块相碰撞时,岩石就象手风琴的折褶压缩在一起,直到形成山脉。蓄积在岩石上的压力和其间的热量足以使岩石晶体重构,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原来的岩石发生了变化,变成与原来完全不同的岩石,这种岩石叫变质岩,这种再结晶的过程叫区域变质作用。如花岗岩在受压遇热之后变成片麻岩,页岩在低温低压下变成板岩,石灰岩、白云岩在低级至高级的接触性变质作用或区域性变质作用下变成大理岩等等,这种变化常常需要漫长的过程。

苍山变质岩中,以大理岩最为奇特 。是大理岩的命名地。大理岩是由富含钙镁质的碳酸盐岩类如石灰岩、云灰岩及白云岩等受到强烈的地壳运动应力场和热力场的复杂变质作用形成的。大理石的魅力来自变幻的色彩与自然流变的纹饰,成为大自然杰出的艺术创造。这些色彩与纹饰就演自高温高压下矿物的重新组合与固态下的流变作用及变质分异作用在岩石中形成褶皱、流变褶皱的结果。“彩花”和“水花”主要是由于其中所含矿物成分不同所致。含铜、橄揽石或蛇纹石的大理岩为绿色,结构均匀、质地致密的白色细粒大理岩,又称“汉白玉”。

混合

苍山东坡3200 m至3700 m地带出露了一套混合岩、混合花岗岩。苍山的混合岩是在距今7500万年的喜马拉雅中-晚期,因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间的强烈碰撞,巨大的应力场使苍山岩层发生局部熔融生成了适宜的新矿物和岩石组合,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物质成分与花岗岩类似,称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成岩后受构造应力作用,垂直节理和张性裂隙较发育。气温的变化使岩石膨胀、收缩,造成更多、更大的裂缝,水沿着裂缝不断的侵蚀,在物理风化作用和重力作用下,岩石裂解崩落,形成有棱有角形态各异、挺拔奇秀的石峰、绝壁、峰丛、峰林和岩墙。岩石形成于约0.7 亿年前。

冰期

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大理冰期是距今一万多年前的第四纪末次冰期,那时气候寒冷,高山被冰雪覆盖。而大理苍山是中国乃至亚洲冰川所能达到的最南端山脉。如今冰川虽已退去,但苍山海拔3600米以上,遍布着冰川塑造的地貌如角峰、刃脊、冰斗、冰碛物等,这对于研究古气候、古地理变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苍山花甸坝是受断裂控制洼地(断层洼地),后期经大理期冰川活动的改造,最终为大量冰碛物所充塞,随苍山一起上升发育形成现今的高山草甸,四周为中山丘陵和峰林环抱。

侵蚀

苍山经历了大规模陆内造山运动的强烈挤压,苍山的强烈快速隆生,洱海的相对下沉及漾濞江的下切,使得苍山两侧各条溪涧有巨大的落差,在山顶至山脚间,存在着高达2千米的高差,沿溪流朔源而上,由于岩石抗侵蚀能力的差别,形成了多级悬崖式河床,当溪流流经悬崖式河床倾泻而下时,就形成了如今所见的叠水和瀑布。流水携带着砂石,不断地冲击、磨蚀崖脚,在瀑布之下则形成潭穴。

演化

苍山岩石形成于距今约19亿年前,揭示了扬子地块古老结晶基底地质特征;在距今10~2亿年期间,受到古特提斯海洋盆分裂、古大陆的碰撞,完成了由大洋到大陆的演化过程;在距今4500万年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形成,苍山隆升,相继洱海沿红河断裂活动发展演化形成高原断陷湖泊,表现了喜马拉雅南段“三江并流区”巨型复合造山带复杂而宏伟的造山隆升历程。是伴随着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挤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形成的地球上最年轻的新造山带,是古特提斯造山带和新特提斯造山带逐渐增生发展的结果。

回答(3):

多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