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甜一生中为什么有苦有甜?拜托各位了 3Q

2025-05-16 17:27:06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人生苦甜一生中为什么有苦有甜? 這是人体由60兆細胞因緣合和而成 因由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未那識與阿賴耶心識的八大意識因觸感而受 五塵所感!產生妄執! 我把泰國 佛使因陀羅般若法師的貢獻之一 給人類的一本手冊的妄執篇拷送于你參考吧! 妄執 感情重於理智的人,是典型的妄執者。不過普遍上來說,一般上的人都有多多少少的執著或妄執傾向,雖然妄執事物的結果是煩惱或痛苦,但人還是情不自禁的妄執著各類各種的事物而招受苦果。 到底我們人類應該怎麼辦,才能遠離或完全的擺脫那些能激發苦惱的萬事萬物之糾纏呢?解決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我們能否尋出致使我們對事物的欲求和妄執的原因。一旦知道了原因,我們將處於能完全消除妄執的地步。 佛家教理認為執著可分為四大不同的種類: (一):欲取(KAMMPANANA) 這是一種對美麗或誘人之事物所持有的妄執,或是我們對那些能令人喜愛及滿意的事物自然而然所產生的妄執。 那些事物包括一切顏色和形狀、聲音、香氣、美味、能激起舒適觸覺的物件、心理上的肖像以及腦海裡所存有的幻想。我們會依著天性而在這六種感覺物體中尋找快樂、迷惑和悅感。 一個人一生下來,就開始領受這六種感官上的愉快和舒服之感覺,並且不遲疑緊緊的執著它們。隨著時間的流逝,那執持愈久愈堅,好像樹木深入土壤中的樹根,越久越難除掉。 人對感官上的種種快感妄執,相等於那些初學吸毒的無知人仕,而一般開始上了癮的人,總是日夜迷戀離不了那毒品所能激發的快感。這的確是一項傷腦筋的大問題,它能完全或徹底的毀滅了他們。 人會情不自禁的妄執著他們所謂的“快樂或快感”,但最後所得到的不是快樂,而是無窮的苦惱,或甚至是自己的毀滅。 因此我們必須對那些能激發感官上的種種感覺之事物或物體,深入的去做進一步的瞭解,以便能採用適當之態度去對待它們。 事實上,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以感官上的感受為其根底。無論是愛、怒、憎、妒、謀殺和自殺,這些感情上的激變和行為上的舉動,都免不了以刺激感官的物體,為其基本激變的原因。 如果我們深入探索那些,足以推動人類努力工作或辦任何事情的力量,我們將發現那是欲望的推動,想獲得某某一種事物的欲望。因此人們盡力奮鬥,盡力讀書和拼命的賺錢,賺到了錢卻又盡量用錢去買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和快樂。 人們總是以五顏六色的事物、悅耳的聲音、芬芳的香氣、可口的食物以及能觸發舒服感的東西,為追求的目標。甚至為了想上天堂而行善,也是因為行善者,他以為天堂有消耗不盡的五欲之享受。總之,世間的苦惱是以“欲”為主要根據的。 感官上的享受之危險性質,是在於人對它有執著的傾向。故此佛陀認為,人類堅執著感官上的欲望是最主要的妄執。這的確是一件世界大問題。無論世界將如何的演變或甚至毀滅,關鍵必定在於這欲取。 因此我們有必要檢討本身,並嘗試的去探索出到底我們是以什麼形式妄執著感官欲望?以及如何頑強堅持執著到什麼地步?還有我們是否有能力捨棄它? 以世俗的看法而論,堅執著感官上的快樂是一項好的事,它有助於家庭之愛,激發人的勤勞和活力,以便用於尋求財物和名譽等等。但如精神上的觀點看去,它就是人們涉入痛苦和折磨的秘密之道。 因此我們必須醒悟到它所激發的快樂是短暫的,而痛苦的時間比快樂之時刻還要長久。如果人想減輕或消除痛苦的話,那麼就應該放棄欲取。 (二):見取(DITTHUPADANA) 這見取是對某些觀念和想法的固執。 只要我們稍微的反省一下,這類之執著是不難於覺察和認清的。 自從我們呱呱墜地出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一直接受和吸收一些指導和訓練,久而久之它形成了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思想觀念。 在此所提到的觀念,是指那些被人們所執持而不肯放棄的觀念。執持著自己的想法或觀念本來是一件相當自然的行為,而通常是不致於受到別人咒罵或抗拒的;但此種執持之危險性,卻不遜於別的妄執。 有時候我們所預先抱有或堅執的意見和觀念,極可能會被未來的事實毀掉。就因為這個理由,所以我們必須時常改善我們的觀念和想法,促使它們逐漸成為比較正確、良好和崇高的思想,由虛假的想法變成為更接近真理的觀念,而最終再變成為包含四聖真諦的正見。 固執的思想和偏見有其不同之來源,但大多數是跟風俗習慣、傳統儀式和宗教教理有牽連關係。舊時代中國人對封建思想的執著,就是一個相當不好的例子。 有時候我們誤把自己的無知和愚蠢作為思想的根據,在缺乏知識的情況下,擴展及形成了我們對事物的個人想法或觀念。 舉個例子來說,由於我們的無知,所以我們誤以為萬物是有實體和常性,並以為它們是值得爭取和追求及堅執的;一旦我們對某種事物有了固定的看法,很少人喜歡來一個後來的自我認錯。雖然我們有時候可能真正醒悟到自己的錯誤,但卻因為種種的理由而不想接受事實。 這固執的態度是阻礙進步的一個障礙物,致使我們不能為更好的方面而做一些改變,也使到我們不能變更或修改虛假的宗教信念和為時甚久的信仰。 對於思想天真或單純的人來講,這可能會是一項問題。雖然他們可能後來自己覺察到,那些宗教或某些學說教理的不實際,但是他們卻依然拒絕改變觀念和做法,因為那些信仰觀念是祖宗們世代傳下來的;或者如果他們並不真的興趣於改變和提昇生活上的精神境界,他們可能隨便掃拂掉任何反對他們的老思想之一切辨論,而只簡單的說,那是他們經常執持的信仰觀念,誰也改不了,並且沒有更改的必要。 因此,妄執不正之見,是一種危險的染著,如學佛者誠心於自我改革,那就應該儘量消除對思想觀念的妄執。 (三):戒禁取(SILABBATUPADA – NA) 戒是戒止惡行,如殺、盜、淫、妄之壞行;禁是禁止飲酒、賭博、吸毒此一類惡列之嗜好。世人有持五戒、八戒、十戒和比丘們的二百二十七戒。 本來持戒是一件好事,為何反說是不對的呢?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某些人所執持的戒律,並非正信佛法中的五戒、八戒、十戒或比丘戒,而是特有奇異的不正之戒。 譬如在印度有人以持苦行為戒,身無衣敞體,夜裡臥荊,甚至食草飲尿,以為如此苦行,才能修得涅槃之果。其實這般修行之法,無利於人們身心靈的解脫和離苦,只能歸類為愚蠢的外道罷了。 在泰國外道之存在,也是相當的普遍。泰國人的風俗和信仰之多,並不遜少過別的國家。有些人對護身符、驅邪符、圓寂了的高僧之骨灰所製成的小佛像以及一些神秘的儀式,總是抱有極大的信心和執著。 有些人相信鬼神或甚至奇異大樹。這一類的信仰是絕對的不合理,但是當地人卻好似特別酷愛,那些不合理性的風俗信仰,並很容易的執持著早已確立的信仰方式。因為他們向來那樣的做法,所以無論如何他們都拒絕改變。 很多人自認為佛教徒,但卻沉迷於外道之信仰,而有兩方面混雜的信仰,甚至那些出家的僧侶也同樣的跟那一般人一樣的糊塗,偏向外道邪行。那些以信奉上帝、天使和神聖物體為教理的宗教,是特別的易於傾向這荒謬的思想信念。 身為佛教徒的我們,是根本沒有理由像他們一般似的妄執著邪見,沒有理由不能夠完全自由的擺脫,這一類不合理及荒謬的迷信。 妄執不正的戒禁,譬如持牛戒而食草(印度的一種外道),是知見上的迷惑並且違反佛法基本教理,根本無助於修行脫離生死輪迴之道。 在學習修行佛法的任何一方面,如果修者不去省悟到學佛之目的,不覺察到其基本理由,那麼所獲得的結果一定是愚蠢及幼稚的推測,把整個佛教歸為巫術,一種不可思議的巫術。 故此我們能夠輕易地發現到,某一些人受戒或修行佛法,只單純為了符合及跟隨世世代代所流傳下來的風俗儀式和生活信仰方式,而心內卻對佛教真諦毫無所知或者是一知半解。 某些人看到別人跪著、拜著和唸著一些含糊不清的咒語,自己也照樣的跪著、拜著和唸著,久而久之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心裡也開始執著那些習慣,直到它在心底裡生了根,再也不易於改革。這就是所謂的妄執戒禁取見。 如果一個持五戒、八戒、十戒或無論多少戒的人,以為持了戒就能致使自己,成為一位有法力或超自然力聖人的話,那麼他的確是被誤導了,且變成了妄執的可憐蟲! 佛陀從不提倡邪術,更不鼓勵迷信,他只注重智慧的運用。 學佛者如無法體會佛陀的原意,而只想在虛妄中討生活,那只得個“騙人又騙己”的結果,最後還是依然在苦海中沉沒。 因此我們必須非常謹慎。佛法奧妙無比,學佛者在實踐法道之前,應該在思想和理解上齊備了良好的基礎,並且要有毀滅欲望的堅意。要不然的話,一切將歸為愚蠢的表現和行為。 (四):我語取(ATTAVADUPADANA) 這是人對“我”的妄執,以為“我”是有“自我性”,不能領會到那“我”只不過是一個假相的事實,是一個四大五蘊所構成的假相。四大一敗壞,五蘊隨即離散,而那個“我”也立刻失去。 人對“我”的妄執是一種普遍及嚴重的錯誤,但這錯誤有時被隱藏的太好了,而致使我們不容易發現到它。眾生無知,經常在無我的事實中,妄執著一個“我”。這是人的天性,也是其他天性之根源。 例如:尋食的天性、避險的天性、生產或傳種的天性和其他好多好多的天性,都是出於人之誤以為真的有一個“實我”的存在。 一個生靈一旦能警覺到或者是深信其“自我性”的存在,它將會自然而然的想避免死亡,而尋找食物來滋養它的軀體,尋找安全感以及傳種。 由此可見那些於無“我”法中深信有“我”的信念,是世上眾生所妄執的幻想。如果不是那樣的話,牠們不能繼續生存下去。但是這個對“我”的妄執亦是激發苦惱之根源。 佛說:“世間萬有,如被執著,即是痛苦或痛苦之源。”但是這妄執,也是生活的出發點。它是人的活動之推動力,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無論是做什麼事,都先以我自己為主,先為這個“我”而打算,或者是為那個“我的……”而計劃著,為“我”的利益、前途、損失、名聲等等著想。 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我們都會以“我的”喜、怒、哀、樂、得、失、生、死為主要的動機,並且總免不了會有多多少少的自私自利的傾向和表現。一切都為了這個“我”而我們都因為這個“我”才造了好多的善與惡業。 因此,我們不得不盡量勒韁和抑制這對“我”妄執的傾句,不該任之縱情奔放,而達到幾乎不能控制的地步。 如果一個人心存有四大妄執,生活會失調,甚至能使他走向極端之途徑。人生的問題並非一死所能解決;因煩惱而自殺是一種懦弱的表現。逃避問題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佳法。唯有面對現實,認清世間萬事萬物的本質,改造自己煩惱和污染的身心,才能使人離苦得樂。 事實上佛陀並沒有否定萬物的存在。萬事萬物的存在,的確是在我們眼前的事實,但因為它們是被各種不同的因緣所主宰之故,緣合即生,緣離即散,因此佛陀說:它們缺乏永恆性質,實無實質可求而一切將歸空。 但是我們卻盲目的忙於找尋這實質,以便使自己感到比較充實或滿足,結果我們只是往牛角尖鑽,越鑽越使得智慧閉塞,直到障蔽天生具足的真如法性,失陷於煩惱之網,並且還把整個世界搞亂了!種族歧視、政治上的糾紛、經濟上的剝削、社會制度的崩潰、恐怖主義、教育的失敗、戰爭、貧困、饑荒……那有一樣不是人為的呢? 甚至大自然界的被污染和毀壞,也是人們自己的傑作。為什麼地球村糟到這種程度呢?因為我們人類都是無可藥救的自私自利,因為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妄執著一個“我”,且以“我”為主,以“我”為生活活動的出發點,以“我”為先該受益的主要中心,以“我”為……。 筆者 : 羅極先生 台北市易学会学术研究部主任 期待上面答复你能满意并点选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