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之所以投降司马懿一方面是有朝中元老为司马懿作保,使曹爽相信司马懿只是想要夺权,并不会真的伤害自己性命,另一方面是因为曹爽智慧不足,不能正确判断形势,贪恋眼前安逸,看不清必死的凶险局面。
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真有勇有智,在曹睿执政期间,曹真多次带兵南征北战,击败过东吴军队和诸葛亮的北伐,是曹魏政权的股肱之臣,曹真死后,曹爽承袭爵位,和司马懿一起成为曹睿的托孤大臣之一。
曹睿死后,继任者曹芳只有八岁,政权由几个托孤大臣掌握,曹爽以曹魏宗亲的身份处处排挤司马懿,将司马懿明升暗降为太傅,剥夺了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韬光养晦,不动声色,假装有病辞职回家养病,朝中重权尽被曹爽兄弟控制,曹爽嚣以为司马懿被自己压制后,曹魏政权其余无人能与自己抗衡,从此更加嚣张跋扈,不可一世。
公元249年正月,曹芳去给曹睿的陵墓扫墓,按照制度规定,曹爽等人也要前往,于是曹爽带领几个弟弟一起前往,朝中的智囊大司徒桓范劝谏说“你们兄弟掌握着军政大权,全都一起出去,万一京城有变,有人封了城门,怎么办?”曹爽狂傲的说“谁敢这么做?”
结果司马懿闻听曹氏兄弟全都出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政变,因为京城群龙无首,还有很多将领和官员是司马懿的亲信或者部下,所以很快就被司马懿父子掌握了局面,司马懿挟持郭太后下诏免除了曹爽兄弟的权力,派许允、陈泰、尹大目出城诱使曹爽投降,桓范冒死出城给曹爽出主意,让他挟持天子进驻洛阳,号令天下,讨伐司马懿,但是曹爽驽马恋栈豆,认为有陈泰等人担保,自己回城就算丢了官爵,仍然还可以做个富家翁,最终曹爽向司马懿投降,曹爽回城后就被软禁,不久后被司马懿灭门。
曹爽不肯听从智囊桓范之言最主要的还是他的智慧和能力不足,是个平庸之才,德不配位,狂妄暗昧,最终死于老奸巨猾的司马懿之手也是理所当然的。
司马懿是趁着曹爽兄弟外出祭拜的时间发动政变,瞬间控制了都城,当时大司农桓范逃了出来,到了曹爽出为他谋划计策,觉得不应该投降,抵抗司马懿是可以成功的。
曹爽虽然装备齐全,但品性上并不适合做举事的人,由于慕强心理投降司马懿是必然的。
司马懿是趁着曹爽兄弟外出祭拜的时间发动政变,瞬间控制了都城,当时大司农桓范逃了出来
因为曹爽那个时候已经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百官的支持,而他自己也知道敌不过司马懿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军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