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3500-240+30-90)/8=400亿
1元货币贬值=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实际发行货币=400/500=0.8元
注释:货币贬值原因之一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起货币贬值
纸币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符号 ,没有价值 ,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要上涨。因此 ,纸币发行量过多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
举个简单的例子,本来一支笔价值是一元钱,但是因为货币贬值,之前的一元钱变成价值五毛钱,可是笔和原来是一样的,之前的一元钱只值五毛了,这只笔就值现在的两元钱了,要是照旧买一元钱的话,就亏损了不是,呵呵。。。
400亿元和0.8元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的货币额—相互抵消的货币额)/同一货币单位的流通速度。(3500-240+30-90)/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