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

2024-11-03 13:51: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1.规模上
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首先, 体现明清时期皇家园林“ 壮观”的是其面积的广袤。例如, 颐和园有4300 余亩。其次, 皇家园林的壮观还表现在园里山大、水大、建筑物数量多, 体量大。例如颐和园囊括了整个万寿山、昆明湖,拥有3000 余间的宫殿园林建筑,可见其规模之大。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2.设计手法上
皇家园林较之私家园林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严整对称的秩序美。其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 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来安排, 园路布设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 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庭院的点缀。皇家园林这种严整规划的风格受“ 事严整”和皇宫尚严整的传统思想波及之故。私家园林的园主多为文人, 其园林主要体现了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私家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 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所以私家园林决不追求对称严整、整齐划一的秩序, 而追求各部分中见变化、纯任自然、参差不拘的布局。
3、建筑风格上
皇家园林的建筑不仅具备物质的实用功能, 且注重其精神性的作用: 借助皇家园林建筑的风格美, 以加强和渲染皇帝的神圣威严, 求得精神上的“ 威震四方”。由此, 皇家园林的建筑为突显“ 皇权至尊, 天子威仪”的礼制思想, 其布局多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 都为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而“ 华丽”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外观的色相、装修以及内部的敷彩、陈设上,给人一种雕龙画凤、富丽堂皇之感。皇家园林的建筑物多用强烈的原色, 如屋顶的黄、绿色琉璃瓦与屋身的红柱采枋交错成文, 以求鲜明的对比效果。例如颐和园的主要建筑群, 沿湖长廊,长700 多米,共273 间,碧柱朱栏,绚丽夺目,宛如一道彩虹, 长廊梁、枋上共绘8000 多幅山水人物花鸟苏式彩画,体现了皇家的气派,是北方宫苑中少见的宏构。
与之相反, 私家园林在建筑的外观上则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江南园林建筑所追求的色调风格, 是一种天然雕饰、清水芙蓉的淡雅之美。于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