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提这个问题?但还是愿就本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所谓教育按照大众教育也好还是精英教育来分类,主要是针对受教育人在全社会人群中的比例而言的。
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内,能够受到大学教育的人数只占到当时同龄人的5% 或更少。如全国1978年扩招的大学(含大专)生总数为35万人左右,1979年招生数为29万人。而研究生则不到2万人。由这些人占据并享用了全国的所有师资力量和享受了国家的巨额教育投入,而这些人在分配时,总的来说属于奇缺的人力资源,自然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因而可将他们归入享受了精英教育的范畴。
自近年来推行教育产业化以来,不得不承认,大量的中专改大专、大专改学院、学院改大学、扩招研究生班、同等学历研究生班、代培班、委培班等等,确实将大学教育引上了大众教育(就业教育)的道路,成为一种经济行为,这自然同所谓的大学教育的初衷相差甚远。
答复不知满意否?
说句题外话,中国教育现在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实在失败之极
一个是选拔方式。精英教育特别强调受教育者的智力、强调基础,有机会接受所谓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
一个是培养目标。大众教育,或者叫普及教育,强调的是通识,精英教育更强调研究能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趋势,但鉴于我国长期以来的高等教育都是“精英教育”的模式
从大众教育逼近精英教育,现在的学生基本上可以上大学了,已经的普遍情况了,所以大学是在大众的情况下选取精英
大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