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海洋里的动植物多达几十万种,仅鱼类就有二万五千多种。可供提炼蛋白质和抗菌素药物的生物就更多了,达三十多万种。中西药中所用的上百种海味以及鱼肝油、精蛋白和胰岛素等药物都来自海洋生物。可供食用的水产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开发三十多亿吨。目前人类每年的捕捞量仅为七千万吨至九千万吨,还不到其中的三十分之一。
海洋里还有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海水中蕴藏着八十多种元素,如金、银、铜、铁、铝、钨、汞、锑、氧、镁、溴、碘、铷、铯、镍、铀、锶等,陆地上有的一切矿物资源,大海底下都有。科学家估计,仅海底蕴藏的铜矿就够全世界用六千年;镍够用十五万年;铝够用二万年。
在海底,人们还发现了大量的石油、煤、硫磺和天然气。据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石油总储量约为3000亿吨,其中900亿吨埋藏在海底,仅大陆架的石油蕴藏量就达1000多亿桶。海底的煤资源也极为丰富。目前,日本的煤产量有30%来自海底,加拿大为40%,而智利则高达80%。海洋中所含的食盐,如果能全部提炼出来,用它平铺在陆地上,地面就会增高近百米。近年来,人们还探明了各大洋底蕴含着大量的金属结核矿,达40余种,其中,锰结核矿的储量就有15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万多亿吨,比陆地上的储量要高出千百倍。这种“未来的资源”,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波涛汹涌的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仅涨落的潮汐能,全世界海洋中就约有10亿千瓦,我国沿海的潮汐能约有1.9亿千瓦。此外.还有海流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因此,人们把海洋称为“蓝色的煤海”。
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能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人们把眼光转向了海洋,已不同程度、不同规模地对海洋进行了开发,并获得了日益显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人们把海洋称作“蓝色的宝库”。
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海洋生物资源按种类分为:①海洋鱼类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88%。其中以中上层鱼类为多,约占海洋渔获量的70%,主要有鳀科、鲱科,鲭科、鲹科、竹刀鱼科、胡瓜鱼科和金枪鱼科等。底层鱼以鳕产量最大,次为鲆、鲽类。经济鱼类中,年渔获量超过100万吨的有:狭鳕(明太鱼)、大西洋鳕、毛鳞鱼、远东沙瑙鱼、美洲沙瑙鱼、鲐、智利竹荚鱼、秘鲁鳀、沙丁鱼和大西洋鲱等10种;②海洋软体动物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7%,包括头足类(枪乌贼、乌贼、章鱼),双壳类(如牡蛎、扇贝、贻贝)及各种蛤类等;③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以对虾类(如对虾、新对虾、鹰爪虾)和其它泳虾类(如褐虾、长额虾科)为主,并有蟹类、南极磷虾等;④海洋哺乳类动物,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⑤海洋植物,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
海洋资源是包括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水、海洋能源、港口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也是生物资源的组成部分。
剥蚀产滨海砂矿是现阶段在重要性上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矿产资源,它们是大陆上的岩石风化、生的碎屑,经河流搬运至河口、海滨堆积而成的。滨海砂矿易于开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约96%的金红石、80%的独居石、75%的锡石、30%的钛铁矿都产自滨海砂矿。另外,还有磷钙土、金、铂、金刚石等,那些普通的砂和砾石,也是不可缺少、而且是用量很大的建筑材料资源。近几十年来远离海岸的洋底上的多金属结核和天然气水合物(也称甲烷水合物)的发现,可能成为本世纪人类锰、铁、铜、铝、镍、钛、钼等多种金属和能源的主要来源。
海水中溶有多种有用的成分,最为人所熟悉的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盐,我国沿海海岸线很长,可供晒盐的滩涂地约有84万公顷,所产海盐满足了全国近半数人口和80%的工业用盐的需求。海水还可直接使用,如作为工业用的冷却水。日本有40%一50%的工业用水是海水。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估计,全球海洋中蕴藏的发电能力达到766亿千瓦,技术上有可能利用的为64亿千瓦,约为目前世界发电装机总容量的1倍。我国海洋能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6.3亿千瓦(图2-2)。海洋能源的开发正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动植物多达几十万种,仅鱼类就有二万五千多种。可供提炼蛋白质和抗菌素药物的生物就更多了,达三十多万种。中西药中所用的上百种海味以及鱼肝油、精蛋白和胰岛素等药物都来自海洋生物。可供食用的水产资源,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开发三十多亿吨。目前人类每年的捕捞量仅为七千万吨至九千万吨,还不到其中的三十分之一。
海洋里还有极为丰富的矿藏资源。科学家们已经发现,海水中蕴藏着八十多种元素,如金、银、铜、铁、铝、钨、汞、锑、氧、镁、溴、碘、铷、铯、镍、铀、锶等,陆地上有的一切矿物资源,大海底下都有。科学家估计,仅海底蕴藏的铜矿就够全世界用六千年;镍够用十五万年;铝够用二万年。
在海底,人们还发现了大量的石油、煤、硫磺和天然气。据估计,整个地球上的石油总储量约为3000亿吨,其中900亿吨埋藏在海底,仅大陆架的石油蕴藏量就达1000多亿桶。海底的煤资源也极为丰富。目前,日本的煤产量有30%来自海底,加拿大为40%,而智利则高达80%。海洋中所含的食盐,如果能全部提炼出来,用它平铺在陆地上,地面就会增高近百米。近年来,人们还探明了各大洋底蕴含着大量的金属结核矿,达40余种,其中,锰结核矿的储量就有15亿吨,仅太平洋就有1万多亿吨,比陆地上的储量要高出千百倍。这种“未来的资源”,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波涛汹涌的海洋,还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仅涨落的潮汐能,全世界海洋中就约有10亿千瓦,我国沿海的潮汐能约有1.9亿千瓦。此外.还有海流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因此,人们把海洋称为“蓝色的煤海”。
在陆地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能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人们把眼光转向了海洋,已不同程度、不同规模地对海洋进行了开发,并获得了日益显著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人们把海洋称作“蓝色的宝库”。
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海洋生物资源按种类分为:①海洋鱼类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88%。其中以中上层鱼类为多,约占海洋渔获量的70%,主要有鳀科、鲱科,鲭科、鲹科、竹刀鱼科、胡瓜鱼科和金枪鱼科等。底层鱼以鳕产量最大,次为鲆、鲽类。经济鱼类中,年渔获量超过100万吨的有:狭鳕(明太鱼)、大西洋鳕、毛鳞鱼、远东沙瑙鱼、美洲沙瑙鱼、鲐、智利竹荚鱼、秘鲁鳀、沙丁鱼和大西洋鲱等10种;②海洋软体动物资源,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7%,包括头足类(枪乌贼、乌贼、章鱼),双壳类(如牡蛎、扇贝、贻贝)及各种蛤类等;③海洋甲壳类动物资源,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5%,以对虾类(如对虾、新对虾、鹰爪虾)和其它泳虾类(如褐虾、长额虾科)为主,并有蟹类、南极磷虾等;④海洋哺乳类动物,包括鲸目(各类鲸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鳍脚目(海豹、海象、海狮)及食肉目(海獭)等。其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其中鲸类年捕获量约2万头;⑤海洋植物,以各类海藻为主,主要有硅藻、红藻、蓝藻、褐藻、甲藻和绿藻等11门,其中近百种可食用,还可从中提取藻胶等多种化合物。当前世界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捞对象仅限于少数几种,而大型海洋无脊椎动物、多种海藻及南极磷虾等资源均未很好开发利用;捕捞范围集中于沿岸地带,仅占世界海洋总面积7.4%的大陆架水域,却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90%以上。据估计,海洋中有机物平均单产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亿吨碳转化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鱼产品约2亿吨,迄今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途径为一开发远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处的资源。二开发海洋食物链级次较低的种类,如南极磷虾资源。三大力发展大陆架水域的海水养殖和增殖业(如放养鱼、贝类和虾等),实现海洋水产生产农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