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为害:1947年Stubbs在澳大利亚记述了发生在蚕豆上的萎蔫病毒病。蚕豆(BBWV)萎蔫病毒病是中国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田间发病率可达80%,引起明显的生产损失。在中国报道的豌豆病毒(BBWV)病,田间病毒样本的59%被鉴定为蚕豆萎蔫病毒。传播方法:可以通过机械摩擦接种、蚜虫非持久传播。不经过菟丝子传播。传毒介体:主要传毒蚜虫有桃蚜Myzus.persicae、豆蚜Aphis.craccivora和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获毒时间从15s到10min,获毒后3min到2h即可传毒。人工接种可侵染的植物:人工接种可侵染可侵染39科177种以上植物。其中有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木本植物和观赏植物,包括许多野生植物在内的自然寄主在病毒传播和病害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参见蚕豆萎蔫病毒1号。病害的防治:铲除杂草、及时施用杀虫剂和矿物油,调整播种期,以避开蚜虫迁飞高峰,都是病毒病防治的有效手段。在菜豆中已发现对蚕豆萎蔫病毒2号具有抗性或耐性的品种。
可以试试这个生物农药30%悬浮剂柳,直接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