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生经历:
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
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
“我是世界公民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马克思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由于马克思极其贫穷,为生活所迫,他曾多次迁居。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因为经济困难,马克思都未能出席。
马克思在巴黎时,住在百合花大街45号。
一天,几个警察奉命向他宣读了驱逐令,他成了巴黎“不受欢迎的人”。
这对于当时的马克思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并不是因为法国不欢迎他,而是因为他此时正陷入“财政危机”,自己家的所有积蓄已全部用作革命经费,连家俱也早已变卖,仅有的一套银质餐具也送进了当铺。而且,妻子燕妮又即将分娩,此时被赶走,困难可想而知。
后来,转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马克思就是在布鲁塞尔写下的《共产党宣言》刚出版一个月,反动警察便以从事政治活动的罪名将马克思和他的妻子燕妮拘捕、关押起来,随后又将马克思驱逐出比利时。
既然不为反动政府所容,就只有另奔他国了。马克思携带全家,变卖掉所有日常用品,来到了着名的雾都伦敦。
马克思虽出生在德国,但他一生的事业与伦敦密不可分。从1849年到1883年,他在伦敦生活和工作了34年,一直过着穷困不堪的日子。
来英国之前,马克思一家是两手空空,到了伦敦,仍然是身无分文。
因此,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付不起房租而被迫举家迁移。为了省几个钱,一再要搬到更加阴暗窄小的房子去住。
开始,他们住在伦敦安德森大街4号,每周房租6英镑,这对马克思一家来说,简直是不让他们吃饭了!因拖欠房租,房东叫来了警察,收走了马克思一家的全部东西,甚至连婴儿的摇篮、女儿的玩具也没留下。
他们搬进了累斯顿大街的一个旅馆,租金每周5镑,不久,他们又被主人赶走。
1850年5月,马克思搬进迪安大街45号,不久,又因房租迁到了这条街的28号,一家七口住在两个狭窄的小房间里。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
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
这年的12月,幸运的是,他得到大英博物馆阅览室的借阅证。
从此,阅览室成了他的半个家,他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8点左右,回到家里还要整理阅读材料所记录的笔记,一般情况,他都是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曾对别人说,我为了工人争得每日8小时的工作时间,我自己就得工作16小时。
那么,马克思在伦敦博物馆里都做了些什么呢?原来他在大英博物馆的埋头苦读数年,是在认真写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煌煌巨着《资本论》。
据有人统计,在世界一流的伦敦博物馆所藏图书中,马克思阅读过的书籍有1500多种,他所摘的内容和整理的笔记有100余本!
据说,他每天固定坐在一个位置,以致座位的下面的地板都被他磨出了脚印。后来阅览室整修把地填平,脚印也没有了。那个座位号码为07,桌旁木板上的字码是AA.G,后壁书架上放的大都是历史着作。
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
他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
由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卓越贡献和对地主、资产阶级无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动势力诅咒他、驱逐他。他不得不携持家小四处转移,其生活困难有时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
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
“我是世界公民 ”,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马克思革命流亡生涯的真实写照。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
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莱茵报主编
1843年深秋,马克思被驱逐出德国,来到了法国巴黎。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1848年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长期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