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三叠-中侏罗世前陆盆地

2025-05-20 21:49:37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晚三叠世,华南与华北板块碰撞缝合,形成横贯中国中部的近东西向秦岭-大别-苏鲁巨型造山带。在此碰撞造山背景下,晚三叠-中侏罗世,中国东部的盆地主要表现为前陆盆地(附图36)。晚三叠-中侏罗世的前陆盆地按区域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华北板块南部、华南板块北部以及燕山造山带周缘。其中华北板块南部盆地主要包括周口盆地和合肥盆地,华南板块北部主要包括苏北盆地和大别造山带南部的扬子前陆褶皱带。

南华北大部地区则表现为以济源-伊川-洛阳一带为沉降-沉积中心的克拉通陆相坳陷盆地沉积,形成了最厚可超过2500m的中、下三叠统碎屑岩。研究表明,当时的南华北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同属一个稳定克拉通坳陷,沉积与水体相连,以济源-伊川-洛阳一带为中心,厚度向四周逐渐减薄。从洛阳义马地区三叠系基本为连续沉积以及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仅表现为微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的事实中可以看到,印支运动在南华北大部地区表现微弱,推测主要形成“大隆大坳”的构造格局而并未发生明显的冲断与褶皱变形。大部分地区上三叠统缺失,可能说明当时的印支运动在南华北地区本部主要表现为整体隆升及少量剥蚀。

合肥盆地呈东西向展布,是早侏罗世-中侏罗世秦岭大别造山带向华北逆冲、推覆形成的前陆盆地。盆地中沉积物主要为山麓冲积相-湖沼相厚层状红色(部分灰白、灰黄色)砾岩、砂砾岩、砂岩夹碳质泥岩和煤线。盆地内部发育多组向北逆冲的断裂和推覆构造。盆地原型为挤榨前缘。

苏北盆地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苏鲁造山带南部、扬子板块上的前陆盆地,其侏罗世系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部苏鲁造山带。在大别造山带东部与南部的扬子板块上,广泛出现了上三叠-中侏罗统前陆沉积。

燕山陆内造山带南部上三叠-中侏罗统沉积,也属于前陆沉积,总体形成于挤压背景下。而渤海湾盆地下侏罗系的前陆沉积局部残留,目前以残留盆地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