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汤有什么营养?

2025-05-18 04:05:5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骨头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正好能增强人体制造血细胞的能力。

俗话说“骨头的精髓在汤里”。

生活中,大棒骨汤、排骨汤、鸭架子汤等各类骨头汤也切实其实到处可见。

这是由于人体骨胳中最重要的是骨髓,血液中的红、白细胞等就是在骨髓中形成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机体的老化,骨髓制造红、白细胞的功能逐渐衰退,骨髓功能降低,直接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

扩展资料:

营养成分:

脊椎骨熬汤:烹饪部位龙骨就是猪的脊椎骨,也是经常用来炖汤的原料之一。

营养剖析: 假如用来做汤,选择连着尾巴的中后段更好。

而前段龙骨适合酱着吃。龙骨上带的肉正本就不多,并且含脂肪对照低,是以适合炎热天炖汤喝。

烹饪方式:将龙骨剁成块,焯水,之后用小火煮四十分钟即可,出锅前可以放一些切好的冬瓜块,或者藕块,如许更能增添清冷去火的功能。

张亮提醒人人,在煮龙骨的同时,假如能同时放进一些绿豆一路煮,炎热天喝会更爽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骨头汤

回答(2):

骨头汤里的营养成分乏善可陈。

骨头汤的营养价值尚不及牛奶的1/10,其中所含的病人最需要的充足能量和蛋白质都很少。

骨头汤里脂肪最多,而且还多是饱和脂肪酸,不容易消化,非常不适合术后或危重病人虚弱的胃肠道。汤里仅有少量的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骨头汤中的钙并不多,把1斤骨头煮成汤,里面仅含有182毫克钙,远远不能满足一个成年人每天需要的800毫克钙。

扩展资源:

煲汤时常犯的几个错误:

1、加水少

水是煲汤的关键,它既是传热的介质,更是食物的溶剂。人们在煲汤时容易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加水不够,导致中途加水,影响汤的风味。

一般情况下,煲汤时的加水量应至少为食材重量的3倍。如果中途确实需要加水,应以热水为好,不要加冷水,这样做对汤的风味影响最小。

2、煲太久

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进味儿。其实,如果是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也能保证营养。

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同时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也不要超过3个小时。

3、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因而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

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4、早加盐

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

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5、汤大沸

煲汤时,开始时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煲汤。因为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其口感变差。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为好。

6、调料杂

“多放调料提味儿”也是煲汤中的一大误区。调料太多太杂可能会串味儿,影响了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本来的口感。

一种肉配合2~4种调料就比较完美,比如煲鸡汤时只需放入姜片、月桂叶和花椒即可。

参考资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