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龙溪

2025-05-17 19:30:10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位于四川双流县南部的黄龙溪古镇,古称赤水,地处锦江、鹿溪河汇流处,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乃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又梁虞《荔鼎录》记:“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溪”。
古镇不大,锦江一水绕镇而东。经过1700多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仍保存完整。现存的古街坊有7条,街内两旁多为明清时期建筑,属全木穿斗结构,严谨的廊坊式古代建筑样式融入其中,街面由红砂石板铺成。现存的76套民居亦多为两层高的明清风格建筑,青瓦粉墙,栏杆窗棂镂刻精美,傍水而建。临江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是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体现。遥想当年,古蜀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汉代古墓群留下了前辈的足迹;蜀汉政权在此萌芽催生;诸葛亮南征在此屯兵牧马;唐宋时期日见繁荣,黄金水道成了南方丝绸之路的集散地;明清时代的木板民舍、青石小径流传着历史的故事;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的全木结构古戏台保存完好;古老的唐家大院演绎着客家文化的风云;三县衙门诉说着民国时期的历史;陈家水碾令游人发散思古之幽情;古朴的民风民俗增添了小镇无穷的魅力;兵家必争、商贾云集从而孕育了丰富的码头文化;古镇内尚有三座完整的寺庙——古龙寺、镇江寺、潮音寺,皆坐落在正街上,形成黄龙溪古镇一街三寺庙,且街中有庙,庙中有街的独特格局,再加上镇外的两座宏伟的古寺庙,更给黄龙溪增添了古意。古街道、古树、古寺庙、古牌坊、古佛洞、古渡口、古崖墓、古民俗、古战场遗址、古三县衙门,这“十古”成就了蜀南名镇黄龙溪,也延续着黄龙溪的历史。

独具特色的川西田园古镇风貌,使得黄龙溪古镇成为西南第一天然影视基地。这里清代风格的街肆建筑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6棵松龄在300年以上的黄桷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给古镇增添了许多灵气。古镇山青水秀,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河边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街道上的茶楼店铺,古庙内的缭绕青烟等,展现出一幅四川独有的民俗风情图,给人一种古朴而又新奇的感受。中国故事片《芙蓉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中美合作影片《女人与熊猫》都是在这里拍摄的。古镇的古牌坊、古寺庙、古建筑民居与古榕树、古崖墓浑然一体,古色古香,与现代大都市形成鲜明的对比。黄龙溪迄今保留着正月表演火龙灯、狮灯、牛儿灯、幺妹儿灯、四月初八放生会、端阳节赛龙舟,还有代代相传的府河号子、民间儿歌、童谣、谚语,扯响簧、翻筋斗、踢毽子等,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这里总会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古镇至今保留着打更的习俗,按时辰鸣锣报时从亥时(晚九点)起打更,每个时辰打一更,直到卯时(早上五点),共打五更,一更鸣锣一声,二更鸣锣两声,依次类推。夜深人静之时,清脆的打更声会让你睡得分外香甜。只是,我们匆匆经过,没有在镇上留宿,自然也就没有这等享受了。青帘竹影枯灯、烟雨更声古巷,让人难以想象,这般诗情画意的黄龙溪竟然曾是成都最南处的江防据点屯兵要地。

行走在古镇的街上,街道两旁的小店,挂着蓝布白字的店旗揽客;小饭馆门前土造的火炉,蒸着热气腾腾的糕点;做杂活的妇女们用木盆将刚从鱼市上收来的鱼虾暂养起来,准备供食客点上餐桌,小摊上放上自家制作和采购来的古镇特产——竹叶烟熏豆豉和芝麻糕,还有进庙烧香用的香火腊烛,刚刚编制成的花环还透着淡然的芬芳,眼前的一切,都那么充满生气,那么自然。感觉疲劳时,可以在街道的茶摊上,倚栏临风而坐,要一盏清茶,慢慢品味,细细体验。

如今,古镇名扬中外,游者慕名而至:凭吊古物,品玩老街、寻觅人文、寄情山水......

回答(2):

你去过洛带古镇吗?
我觉得同洛带比起,黄龙溪更加像个古镇,那里比较偏僻一些,周边都住有很多本地的人,有农田,简陋的房舍,感觉挺不错的,有农家气息。还有一条小溪,有一条江,可以骑马,坐游艇。当然卖东西的地方也很多,但比洛带的贵一些。节假日的话,人很多,很热闹。有很多牛角梳,虾仔,张飞牛肉卖。